1945年9月,杜月笙前往上海,认为当不了市长至少也是副市长。火车快到上海时,蒋介石却委任钱大钧为上海市长,吴绍澍为副市长兼社会局长,宣铁吾为警察局长。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命,让杜月笙既震惊,又尴尬。
这一突如其来的任命对杜月笙而言宛如晴天霹雳,船只靠岸前,他已瞥见外滩为他搭建的三重彩牌楼,然而当汽笛一响,牌楼竟被匆忙拆除。
更令人难堪的是,码头墙壁上赫然贴着"打倒黑势力杜月笙"的大标语,曾经上海滩呼风唤雨的"大亨",在胜利归来之际竟遭遇如此冷遇。
这场政治落差背后,是杜月笙与蒋介石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
早在北伐时期,蒋介石便与杜月笙建立了微妙的合作关系,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清党"期间,杜月笙调动了三千名青帮打手协助镇压共产党员和工人组织,为蒋介石夺取上海立下汗马功劳。
作为回报,蒋介石默许杜月笙在租界内发展鸦片、赌博等非法产业,这使杜的财富在短短几年内暴增十倍,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皇帝"。
抗战期间杜月笙确实做出了不少爱国举动,除了公开成立抗敌后援会筹集资金外,杜月笙还秘密组建了一支由300多名青帮成员组成的情报网络,专门搜集日军在上海的军事部署信息,并通过特殊渠道传递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1941年,杜月笙更是冒险指派心腹刺杀了多名投靠日军的汉奸,其中包括曾与他齐名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张啸林。
但是杜月笙与蒋介石的关系在1940年代初悄然生变,两人在重庆秘密会面时爆发了激烈争执,争执源于蒋介石要求杜月笙交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囤积的巨额黄金,用于支撑国民政府濒临崩溃的财政。
杜月笙仅同意提供三分之一,并坚持剩余部分用于"上海战后重建",这让蒋介石勃然大怒。
更让蒋介石忌惮的是,杜月笙在香港和重庆期间已经秘密接触了多位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杜月笙不仅为中共情报人员提供了安全住所,还通过其控制的银行渠道为解放区输送了大量医疗物资。
虽然杜月笙本人可能只是在政治上两面下注,但这些行为在蒋介石眼中无异于背叛。
1945年的冷遇不仅是蒋介石对杜月笙的回应,更是国民政府试图重塑战后上海形象的一部分,可杜月笙的势力根深蒂固,不是轻易就能撼动的。
面对昔日门徒吴绍澍的背叛,杜月笙巧妙借助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力量进行反击,戴笠与杜月笙有着深厚的私交,两人在抗战期间多次合作策划暗杀行动。
在戴笠的运作下,吴绍澍因"纵放巨奸、吞没逆产"的罪名被迅速免职,杜月笙得以挽回部分颜面。
晚年的杜月笙尽管退居香港,但仍保持着惊人的政治敏锐度,1948年底,他召开了一次秘密家族会议,指示家人将资产分散至台湾、香港和美国等地。
杜月笙还通过中间人向即将南下的解放军,传递了上海地下金库和武器库的详细位置,这些信息对解放军和平接管上海起到了关键作用。
1951年8月,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享年64岁。
貞利
杜在蒋眼里只是个夜壶,能派急用但上不了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