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用于袭击俄罗斯境内,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表示,乌克兰已经收到能够打击俄罗斯纵深的武器,并补充说基辅部队“很有可能”使用这些武器。他强调,这些能力将有助于乌克兰的进攻,并回顾了早些时候对俄罗斯炼油厂的袭击。 当普京曾划下“攻击俄本土即触发核反击”的红线,当俄乌前线每天仍有上千士兵伤亡,美国为何选在此刻公开“递刀”,这批远程武器真能改变战场平衡,还是华盛顿在玩一场危险的“战争边缘游戏”?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打击能力,表面是军事支援,实则是政治算计,普京在2024年9月曾警告,西方远程武器攻击俄本土将引发“核级别回应”。 但美国发现,俄方对乌军无人机袭击炼油厂的容忍度远超预期,2025年以来,俄境内12座能源设施遭袭,莫斯科仅以常规导弹还击。 惠特克此时放风,本质是试探普京的底线:若乌军用美制导弹打击俄纵深目标,克里姆林宫敢不敢按下核按钮?美国务院内部评估认为,俄罗斯有90%概率继续“有限报复”,毕竟全面核战争意味着普京政治生命的终结。 这批PrSM导弹的采购资金,70%来自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美国通过“武器众筹”,既让欧洲承担升级冲突的责任,又强化了北约“集体决策”的假象。 德国《明镜周刊》曝光的文件显示,柏林曾要求导弹使用需“逐案审批”,但五角大楼坚持“战时决策权归乌方”。这种设计让欧洲陷入两难:既怕俄报复波及自身,又不敢公开反对美国,最终只能默默增加防空预算。 惠特克发言中刻意强调“乌克兰自主决定使用”,实则是为特朗普可能的对俄谈判留后路,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团队已通过秘密渠道向俄方保证:若普京在能源供应上让步,美国可“技术性限制”导弹射程,这种两头通吃的套路,像极了特朗普房地产谈判中的“虚高报价再打折”策略。 远程武器入乌,正在重塑俄乌冲突的力学结构,PrSM导弹最致命的不是射程,而是其配备的智能弹药撒布器,一发导弹可抛洒240枚子炸弹,覆盖3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 乌军近期对布良斯克铁路枢纽的袭击中,这种武器瘫痪了俄军30%的装甲列车运力,俄国防部被迫启用“苏联遗产”:将T-62坦克改装为移动弹药车,用低科技对抗高科技。 为应对导弹威胁,俄军将S-400防空系统从前线回撤保卫腹地,导致顿巴斯上空出现防御真空,乌军趁机投入大量土耳其制“旗手”无人机,3天内摧毁俄军17门火炮,这种“导弹逼防空、无人机捡漏”的战术,让俄军陷入“保首都还是保前线”的困境。 美国刻意泄露的导弹参数显示,PrSM可搭载电磁脉冲弹头,这种能瘫痪电网的武器虽未直接杀伤人员,却会引发民众恐慌。 俄社交平台监测到,导弹消息公布后,“核避难所”搜索量暴涨400%,部分莫斯科富人开始咨询移民方案,这种心理震慑,比实际打击更能动摇战争意志。 普京的红线被反复试探,暴露出俄核战略的尴尬现实,俄军事学说规定,本土遇袭可动用战术核武,但PrSM导弹的常规弹头与民用设施目标,让核报复缺乏道义合理性,俄前国防部官员私下承认:“用核弹炸炼油厂,那等于告诉全世界我们疯了”。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近期拒绝签署“联合核威慑”补充协议,暗示明斯克不愿为俄乌冲突赌上国运,更讽刺的是,印度和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共同呼吁“反对核讹诈”,让俄罗斯陷入外交孤立。 为反制西方,俄罗斯宣布冻结美国企业资产,但埃克森美孚等公司早将业务转移至中东,而俄央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已达42%,这套制裁拳像打在棉花上,反而加速了“去美元化”。 美国远程武器的到来,将俄乌冲突推向更危险的博弈阶段,对乌克兰而言,这些武器是“迟来的正义”,但也是双刃剑,每打击一次俄本土,和平谈判就遥远一分,泽连斯基的幕僚长私下抱怨:“我们现在像被绑在美国战车上的自杀式炸弹”。 对俄罗斯而言,核威慑的失效暴露出战略短板,普京或许该听听俄网民的自嘲:“我们的红线像淘宝促销价,说破就破”。 而对普通民众,这场游戏最残酷的真相或许是:当大国在赌桌上比拼胆量时,小国的命运早已被抵押为筹码。
乌克兰猛攻十日后,俄罗斯后方损失惨重,百万俄军对此无能为力乌克兰猛攻十日,给
【1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