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杜月笙为了检查儿子是否聪明,就让人在桌子上放了三样东西:“银元、金条和钞票,岂料,小儿子却只选了个桌布,这让杜月笙很是失望,认为小儿子脑子坏掉了,但接下来小儿子的一个举动,却让杜月笙高兴地站了起来,连连拍手叫好! 杜月笙出生在1888年的上海浦东高桥镇,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原名叫杜月生,后来改成杜镛,号月笙。小时候父母就没了,他跟着舅舅和外祖母过日子,勉强读了几年私塾就辍学了。十四岁那年,他一个人跑到上海闯荡,先在十六铺水果行当学徒,天天推车卖梨子,赚点小钱维持生计。那地方鱼龙混杂,他接触到不少底层混混,慢慢学着街头那一套,偶尔赌两把,抢点小活计。 二十岁左右,杜月笙加入青帮,拜陈世昌为师,从底层起步,主要干些管理鸦片馆的事务,监督收钱,处理打架纠纷。靠着机灵和狠劲,他很快就升上去了,负责赌场运营,每天清点赌资,指挥手下保持秩序。1925年,他和黄金荣、张啸林一起成为上海滩三大亨,掌控青帮势力,通过帮规调解冲突,收取保护费。他的生意扩展到金融,开银行和钱庄,审核贷款,签文件时字写得歪歪扭扭但下笔重。 杜月笙的活动还涉及航运和娱乐业,投资轮船公司,监督货物装卸。1930年代,他当上上海工部局华人董事,参与地方管理,推动抗战募捐,但本质上还是靠黑帮网络维持,贩卖鸦片和暴力调解是主要收入来源。他娶了五位夫人,生了八个儿子两个女儿,对孩子管得严,强调多读书,避免他们走黑道老路。尽管自己识字不多,他请老师教孩子,有些还送出国。宅子在上海法租界,守卫多,他常在那开会布置任务。晚年健康差,哮喘和心脏问题缠身,1945年后移居香港,继续部分生意,到1951年去世,享年63岁。 杜月笙闲着没事喜欢考考自家儿子,看他们有没有出息,能不能独立办事。那天他忙完事,把几个儿子叫到一起,在桌上放了银元、金条和钞票三种东西,说按年纪大小顺序挑,每人只能拿一样。儿子们一个个上前,有的拿银元,有的选金条,还有的挑钞票。轮到最小儿子杜维善时,他走到桌边,说啥都不想要,就要那个桌布。杜月笙听完脸就拉下来了,坐椅子上想这小子平时教了不少,怎么脑子转不过弯。 没想到杜维善伸手就把桌布一兜,桌上银元、金条、钞票全裹进去了。杜月笙一看这情况,从椅子上站起来,拍手叫好,说这小子有他杜月笙的样。杜维善是杜月笙和姚玉兰生的最小儿子,那时候十岁左右。这事后来传开来,说是杜月笙测试儿子聪明度的例子,杜维善这一手显示出他不走寻常路,想全都要的思路。杜月笙对儿子们要求高,不光这回测试,还常管教他们读书做事,避免沾黑帮边。他觉得自家穷苦出身,没文化吃亏多,所以逼孩子学本事。杜维善后来长大,从事金融工作,靠自己努力站稳脚跟,没靠老子黑道势力。 杜月笙对子女管教一直紧,长子杜维藩贪玩逃课,被老师告状,他气得派表弟万墨林把人找回来,当面扇耳光,要杜维藩检讨,保证下不为例。后来安排杜维藩进自家银行,从底层练习生干起,一年多时间学记账和业务,逐步独立。二女儿杜美如外语考砸了,他知道后用鞭子抽,不许哭,之后请外籍老师家教,她成绩飞升,在班上排前,杜月笙给50块法币奖励。 其他儿子女儿也类似,杜维善进金融,杜美霞搞纺织,有些去军界或教育。杜月笙五位夫人中,原配沈月英出轨被幽禁,二夫人陈帼英生三子,三夫人孙佩豪生两子,四夫人姚玉兰生两子一女,五夫人孟小冬无子但陪到最后。1949年,杜月笙不回大陆,带部分家人去香港,租坚尼地台18号住,继续生意,但健康每况愈下,哮喘发作靠氧气,穷困时卖家当维持。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遗产只剩11万美元,分给每个太太和儿子1万美元,女儿5千。葬礼大,三千人参加,六十辆车护送,后葬台湾新北市汐止区大尖山,墓朝上海。子女们继承遗产,继续各自路:杜维藩在美国经商,杜维翰留在上海,后去香港;杜维屏在台湾军界;杜维善在香港金融界;杜美如去美国,杜美霞在台湾。孟小冬守寡到1977年逝世,其他夫人多移居海外,安度余生。杜家后人避开黑帮,靠教育立足,但杜月笙黑道历史留影。
1937年,吕正操麾下一个营被日军包围,他正要率部营救,谁知军长却发来电报:“这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