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被中国七夕浪漫到了为什么我们要倡导过中国节,而不是盲目跟风洋节呢?
就拿七夕来说,它作为 “中国情人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承载着中国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古代的七夕,不只是情侣的节日,还是女子乞巧、祈福的日子。女孩们会展示女红技艺,向织女祈求心灵手巧。与西方情人节直白热烈的表达不同,七夕多了一份含蓄与诗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体现了中国人对爱情长久的期许。可如今,很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情人节,精心准备礼物和约会,却对七夕的传统习俗知之甚少。这不禁让人思考,在追求外来文化新奇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瑰宝。
倡导过中国节,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国的传统节日,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都是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辞旧迎新,浓浓的年味里饱含着团圆和亲情,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扫墓,缅怀先人,传承家族记忆与文化。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这些节日,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先辈智慧的结晶。当我们深入了解并用心庆祝这些节日时,内心会油然而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海外的华侨华人,无论身处世界何处,春节时都会舞龙舞狮、包饺子,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活动,维系着对祖国的眷恋,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要是我们一味跟风洋节,忽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时间长了,民族文化传承就会出现断层,民族自豪感也将无从谈起。
从防止西方有害思想入侵的角度看,过中国节意义重大。西方的一些节日,与他们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比如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有着深厚宗教背景。我们在不了解其文化内涵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庆祝,很可能不知不觉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如极端个人主义、过度消费主义等,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相符。一些年轻人过洋节时,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互相攀比礼物贵重,却忘了节日的真正意义。长此以往,这种不良思想会侵蚀我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社会风气。而中国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爱国奉献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培养良好道德风尚有重要促进作用。坚守和弘扬传统节日,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抵御西方有害思想的入侵。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我们不排斥外来文化,适当了解体验西方节日,能拓宽视野、丰富生活。但我们要清楚,我们的根在中国,文化之魂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而不是本末倒置,盲目跟风洋节。我们要让七夕的浪漫传说继续流传,让春节的喜庆温暖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让中国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文化阵地,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