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由于膝下没有女儿,格外喜欢抱养别人的女儿来抚养。有人说这是为了未来满蒙联姻做准备,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他抱养的都是高等级宗室的女儿,这些女孩长大后大多本来也会嫁往蒙古。若真要抬高身份,届时再封公主也来得及,没必要从小养在宫中,还要承担很高的夭折风险。所以很多时候,皇帝也跟普通人一样,是希望儿女双全、膝下承欢,也希望通过抱养兄弟或堂兄弟的女儿,来加深宗室联系、联络感情。
当然,抱养也要讲“基本法”,不能随便抱。于是顺治选来选去,选中了简亲王济度的女儿作为养女之一,并让皇后抚养。
为什么呢?因为简亲王济度出身不一般,他的父亲是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兄弟舒尔哈齐之子,血缘并不是特别近,但他办事干练,为人直爽,曾遭多尔衮排挤。
顺治因此认为:你跟多尔衮不对付,那就是我的人了!我罩着你!于是多尔衮死后,郑亲王一家备受礼遇,顺治养他家的闺女也就很正常了。
除了父亲这边,母亲这边的血缘更近:这个小女孩的生母是顺治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孝惠章皇后一直受顺治冷落,没有孩子,把她外甥女抱来抚养,既可以慰藉皇后的寂寞,又是姨妈抚养外甥女,怎么会不放心呢?
到17岁,这个小女孩被封为和硕端敏公主,按照顺治生前的安排,下嫁科尔沁部满珠习礼的长孙班第。这门亲事可不一般,因为新郎的爷爷满珠习礼是孝庄皇太后的哥哥,娶了皇太极唯一的养女,本身也是额驸;他的女儿也嫁给了顺治,只是因为早逝来不及册封,被追封为悼妃。而由于皇太极的皇后是孝庄太后的姑姑,所以满珠习礼和皇太极之间的关系足以“烧坏”所有人的CPU:
他可以管皇太极叫姑父,也是皇太极的小舅子,同时还是皇太极的女婿,并且还是皇太极的亲家公(因为他是顺治的岳父)。然后他的孙子要娶顺治女婿的养女……
虽然看起来很乱,但在当时的人看来,这血统高贵啊!配公主最合适了!
下嫁蒙古对别人来说也许很痛苦,但对端敏公主而言却不难适应——她的生母、养母、养祖母都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她对蒙古的生活并不陌生。婚后第二年,她的丈夫班第就承袭了达尔汉亲王的爵位。
端敏公主出身高贵,从小在皇宫长大,养母又是皇后,养成了骄横跋扈的作风。到了蒙古之后,丈夫家更不敢得罪她,甚至还为她专门建造了一座公主府,她在科尔沁几乎唯我独尊。
如果只是这样也罢了,端敏公主还格外看重自己的嫡出身份,看不起庶出的兄弟姐妹。但悲剧的是,她的同母弟弟、继承了简亲王爵位的德塞英年早逝,没有子嗣,爵位最终落到了她看不起的庶出弟弟雅布手里。
雅布的母亲庶福晋杭氏地位虽低,却十分得宠,这让端敏公主的母亲非常嫉恨,这也影响了端敏公主和雅布的关系。端敏公主有一次回京省亲,按照礼节,雅布的福晋西林觉罗氏来府上给她请安,问候这位大姑姐。但福晋左等右等,等了大半天,端敏公主愣是没露面,让弟媳十分尴尬。福晋回家跟丈夫雅布告状,雅布也只好安慰妻子说:“这个大姐从小就这样,惹不起,你别理她就行了。”
如果只是和王府的庶出兄弟合不来也就算了,端敏公主偏偏和另一个最不该闹掰的弟弟搞得水火不容——这个弟弟就是她养父顺治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只比端敏公主小一岁,按理说俩人应该从小玩到大,但康熙显然十分厌恶这个姐姐。厌恶到什么地步呢?
康熙一贯看重亲情,有一年他下令为一些下嫁的公主按照贝勒品级设置护卫长史(相当于提高这些公主的待遇),名单包括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养女、姑妈,却唯独漏掉了姐姐端敏公主。
以康熙这种细节控和重视亲情的个性,你很难说这不是故意的……
端敏公主的丈夫去世后,她的儿子罗卜藏衮布继承了达尔汉亲王的爵位。此时她厌恶的庶弟雅布也已去世,他的儿子雅尔江阿成为了新一代简亲王。这位简亲王一继位,除了谢恩之外,第一件事就是上了一道奏折,内容是:
请皇上指婚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我家姑娘许配给端敏公主家。
你想想,这得是多大的仇?
而康熙的回复是:
我太知道了,你放心,我记住了!我这个姐姐性情乖张暴戾,不光是和你父亲不和,她跟所有人都不和。
说实话,能得到康熙这种评价的皇室成员,还是一位公主,端敏公主可能是独一份。因此在康熙一朝,端敏公主并不太受待见。而她所厌恶的雅布和雅尔江阿却与康熙关系非常亲密,雅尔江阿甚至直接在书信和奏折中称康熙为“皇父”,可见关系有多好。
但这个时候,命运又开始走出了魔鬼的步伐……
雅尔江阿管理内务府的时候,有个同事叫苏努,两人关系极好。苏努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曾孙。苏努还和另一个人关系很好,这个人就是皇八子胤禩(允禩)。时间长了,雅尔江阿也和胤禩走得很近。由于他身份高贵,胤禩很是拉拢他。
所以“心胸宽广”的雍正上位之后,雅尔江阿被革掉爵位也就不难想象了吧?雍正甚至怕别人看不懂,特意点出来了:
“将朕所交事件漫不经心,专惧允禩、苏努等悖逆之徒。”
而被康熙深深厌恶的端敏公主,此时却因祸得福。这不仅是因为她厌恶的弟弟一脉被革除了王位,还因为她虽然和所有人关系都不好,但偏偏和一个人特别投缘——这个人就是雍正。原因也很简单:我讨厌的弟弟支持胤禩,那我必须不支持胤禩。而诸位阿哥中,四阿哥胤禛(雍正)或许是因为“喜怒无常”,反而和这位姑姑对上了脾气。于是端敏公主尽管影响力有限,却真的是一直支持胤禛的。
雍正对这位长辈姑姑非常尊敬,刚登基就下旨:
“端敏公主及大公主、四公主俱是内里公主,朕先前因未满百日,不曾下旨,今端敏公主、大公主、四公主俱著封为固伦公主。”
其中大公主指的是康熙的养女和硕纯禧公主,四公主是康熙的女儿和硕恪靖公主。相当于雍正一上来就提高了姑姑和姐姐们的待遇。但这道圣旨的重点不是谁被晋封,而是谁当时活着却没被晋封。
是谁呢?
就是九公主和硕悫靖公主。她是康熙的女儿,生母是贵人袁氏,后来嫁给了汉军旗勋贵孙承运,受封为和硕悫靖公主。
为什么她没有获晋封呢?因为九公主有一个儿子叫孙五福,孙五福的妻子是爱新觉罗氏——而且是八阿哥胤禩的女儿。
嗯,雍正的心胸可真“开阔”啊~
因为与胤禩的关系,端敏公主的娘家简亲王府势力衰落了。但由于她与娘家关系有口皆碑地恶劣,她不仅未受影响,反而获得了更高的地位,而且还特别长寿,活到了77岁。她那个被娘家坚决拒绝结亲的儿子、达尔罕亲王罗卜藏衮布,最后娶了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的女儿。而罗卜藏衮布的儿子更不得了,他的妻子是乾隆和原配富察皇后唯一的女儿——和敬公主。
感觉端敏公主这一辈子,真是“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的完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