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中,功夫最高者是贺龙,为何却极少有人提及他的事迹?答案与贺龙解放战争后期

李满谈过去 2025-08-29 18:21:02

十大元帅中,功夫最高者是贺龙,为何却极少有人提及他的事迹?答案与贺龙解放战争后期转到幕后有一定的关系。 贺龙是正经的练家子,他生在湖南桑植洪家关,此地素有“武术之乡”之称。少年时代的贺龙就武艺高强,而且还常年找人切磋。因为他在练武同时频繁比试,贺龙成了洪家关的武状元。 贺龙不仅功夫了得,而且非常善于沟通,打小就能团结周边人,加上他嫉恶如仇,敢想敢干,后来他拿着两把菜刀闹革命,天下竟应者云集。 1931年,贺龙前往武当山取经,和道士们切磋武艺,武学造诣进一步精进。 贺龙是北伐名将,北伐战争时期就因战功赫赫而声名远播。他领导了南昌起义,创建了鄂西革命根据地,多次粉碎国民党的围剿。抗战时期,他指挥了齐会战斗,巩固了晋西北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还指挥了绥远战役等。 然而,这样的贺龙却在1947年突然地由战前转移到了战后,开始把所有心力放在后勤上了。正是这一转,导致他后来鲜少被人提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47年3月,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彻底破产,他们开始改变战略,改为重点进攻。胡宗南当时带着25万人马,直扑陕甘宁根据地,他们想要一举将我党中央机关消灭。 此时的贺龙远在晋绥战场,他没法率兵迅速支援陕甘宁,彭德怀主动请缨,提出由他统一指挥陕甘宁周边的所有部队。西北野战军就这样组建起来,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的,正是彭德怀。 西北野战军组建起来了,毛泽东开始忧心后勤,思来想去后,晋绥地区被定为了后方基地。前面我们说了,此时贺龙正在此地。某种程度上,他此时在晋绥,是一大利好,因为贺龙最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具有极强的领导力和号召力,只要他在,后方基地就能得到保障。 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让贺龙全权负责西北野战军的后勤工作。 “什么?让将军去负责后勤?”决定一出,不少人替贺龙不值,戎马一生,怎么能去当“管粮草的”? 毛泽东当然也不想如此,可这个总后勤,还真就得贺龙来做才行,换了其他人,就是不行。首先,贺龙真诚可靠,党性极强,他负责总后期,毛泽东放心。第二,贺龙有管理后勤的能力,长征时期,红二方面军之所以伤亡最小,就是因为贺龙会搞生产,带着啃草根、上山打猎、下河摸鱼,硬是让部队在最困难的时候活了下来。 第三,贺龙是认可彭德怀的,让他去和彭德怀打辅助,虽然对他是屈才,但为了情义,他是能接受的。毕竟,彭德怀不管资历还是职务,确实比贺龙高一些。 所以,贺龙就成了做总后勤的不二人选。毛泽东做这个决定时,心里多少也是管顾贺龙的,可作为统帅的他更清楚,军队打仗当一切以大局为重。 因为有所管顾,毛泽东在正式任命前和贺龙进行了一次谈话,他得确定贺龙能够了解自己做这一决定的背后深意。毛泽东没想到,自己刚开口询问,贺龙就说到了他的心里去了,贺龙说:“主席,革命工作没有高低之分,我坚决服从中央指示,我也坚信,在彭德怀同志指挥下,西北野战军一定能够解放整个大西北。”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没有半点犹豫和不满。 毛泽东放下心来。 贺龙既已想好,做“后勤司令”时,自然是全身心投入了,做后勤司令的两年里,他为前线输送了好几万合格兵员,提供了大量物资。 彭德怀后来感慨地说:“没有贺老总,就没有西北野战军的发展壮大,没有贺老总提供的充足后勤物资,西北野战军根本不可能解放大西北。” 这话是事实,除了贺龙没有人能在当时匆忙应战、没有充足粮食弹药的情况下,完全解决好后勤。 两年后,贺龙重回前线时,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了。贺龙后悔吗?答案是并没有,他充分理解毛泽东以大局为重的考虑,也真心未对所做的工作有高低的分别。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他能担任体委主任的原因所在。 从战场悍将到后勤司令,从军区司令到体委主任,每一次角色转换,贺龙都毫无怨言,总是全身心地投入。贺龙的境界和胸怀,着实令人钦佩。 如今,贺龙鲜少被人提及的事实,贺龙若泉下有知,当也不会有任何想法。毕竟,他的胸怀和境界,早已超脱世俗。 中国能走到今天,多少是因为背后有无数像贺龙这样甘心为大局牺牲的英雄!致敬!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