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天发文说:“一夜之间,629枚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乌克兰:这就是俄罗斯的和平理念。恐怖与野蛮。 死亡人数超过十人,其中包括儿童。 居民区和民用基础设施遭到蓄意攻击。 这个 629 枚导弹和无人机的数字,根据乌克兰空军司令部发布的消息,他们成功拦截了 589 个目标,其中包括 563 架各种类型的攻击无人机和诱饵无人机、18 枚巡航导弹、7 枚短程弹道导弹以及 1 枚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这意味着大部分来袭武器都被拦下来了,实际造成破坏的可能并没有数字看起来那么吓人。而且,俄罗斯方面也给出了他们的理由,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这是 “对基辅当局袭击别尔哥罗德平民的必要回应”。 不管这个理由站不站得住脚,至少说明这不是一次无缘无故的袭击,而是冲突中的一个环节。 再说说平民伤亡的问题。马克龙特别提到了包括儿童在内的无辜生命逝去,这确实让人痛心。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报告显示,冲突中双方都造成了平民伤亡。 比如在 2024 年 8 月到 9 月期间,俄罗斯武装部队的袭击造成了乌克兰境内大量平民伤亡,包括儿童。但另一方面,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也报告说,乌克兰军队对库尔斯克州边境地区的袭击已经造成 219 人死亡,其中包括 11 名儿童。这些数字都在提醒我们,战争中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不管炮弹是从哪一边打过来的。 马克龙把这次袭击称为 “蓄意攻击” 居民区和民用基础设施,但战场上的情况往往很复杂。现代战争中,军事目标和民用设施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比如有些军事指挥中心可能就设在居民区附近,这就导致攻击军事目标时难免会波及平民。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随意伤害平民,国际法明确规定要保护平民和民用设施。但问题是,双方都在指责对方蓄意攻击平民,而作为旁观者的法国,似乎只看到了其中一方的行为。 这就不得不提到法国在这场冲突中的立场了。虽然马克龙的表态听起来充满了对人道主义的关切,但法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其实早就很明确了。 在 2025 年 2 月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表决中,法国投了弃权票,而在之前的联大投票中,法国则投了赞成票支持乌克兰提出的决议草案。 更重要的是,法国一直以来都在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这种一边倒的支持态度,让马克龙的表态看起来更像是在为自己的政治立场辩护,而不是真正基于客观事实的评判。 咱们再往深了说,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多,造成的伤亡和损失难以估量。据估计,双方至少有 153,000 人丧生,其中包括士兵和平民。联合国难民署统计,约 370 万乌克兰人在境内流离失所,690 万人在国外寻求庇护。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和失去的生命,不管是哪一方的损失,都是人类的悲剧。但马克龙在发言中只强调了乌克兰方面的伤亡,对俄罗斯境内的平民伤亡却只字不提,这显然不够客观公正。 俄罗斯方面说这次袭击是对乌克兰袭击别尔哥罗德平民的回应,这反映了冲突中的一个恶性循环:一方的攻击引发另一方的报复,冤冤相报何时了。 要打破这个循环,靠单方面的指责和施压显然不行。联合国安理会在 2025 年 2 月通过的决议呼吁迅速结束冲突,敦促俄乌之间实现持久和平。但像马克龙这样的表态,虽然可能是出于对乌克兰的同情,却无形中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对推动和平进程并没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龙把这次袭击称为 “俄罗斯的和平理念”,这显然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每个人对和平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但把对方的军事行动直接等同于对方的和平理念,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俄罗斯方面也有自己的立场,他们认为自己的行动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包括应对北约东扩带来的威胁。不管我们是否认同这个理由,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平谈判需要考虑到双方的关切,而不是单方面地要求一方接受另一方的条件。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场冲突已经远远超出了俄乌两国的范围,成为了一场牵动全球的地缘政治博弈。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之一,它的表态不仅影响着欧盟对乌克兰的政策,也会对整个欧洲的安全格局产生影响。 但如果法国只站在一边,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政治倾向的语言来描述冲突,而不是努力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那么它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冲突持续更长时间,造成更多无辜生命的损失。 其实,马克龙提到的儿童伤亡特别让人痛心。联合国的报告显示,在冲突中,儿童往往是最脆弱的群体。2024 年 8 月到 9 月期间,就有 6 名儿童在袭击中死亡,43 名受伤。 在库尔斯克地区,也有 11 名儿童死于乌克兰的袭击。这些数字提醒我们,战争对儿童的伤害是不分阵营的。真正关心儿童福祉的话,就应该尽一切努力阻止冲突继续下去,而不是利用儿童的伤亡来进行政治宣传。
俄罗斯已出现战败苗头!很多人还以为俄罗斯能跟西方耗到底,错了。当普京选择跟特朗普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