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那十年的文艺生活,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那就是“八亿人民八个戏”。这八个样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8-29 14:26:08

说起那十年的文艺生活,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那就是 “八亿人民八个戏”。这八个样板戏,如同那个时代文艺天空中仅有的几颗星辰,照亮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隅。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八个样板戏中,竟有六个直接或间接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相连 ,上海无疑成为了样板戏的创作重镇。 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皆由上海孕育创作。京剧《红灯记》改编自爱华沪剧团的《革命自有后来人》,《沙家浜》则源于上海人民沪剧团的《芦荡火种》,就连交响音乐《沙家浜》也是同名京剧的衍生品。到了 后期,上海的京剧《龙江颂》更是脱颖而出,成为继八个样板戏之后的 “新的革命样板作品”。 身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尽管上海孕育了如此众多正宗的样板戏,可在 十年岁月里,我总共却只看过两部上海出品的样板戏 。我第一次看《智取威虎山》是在徐汇剧场,如今这座剧场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原址上矗立起了繁华的美罗城。那天的演出,扮演杨子荣的并非童祥苓,而是从外地调来的张学津,饰演参谋长和座山雕的也不是 A 角沈金波和贺永华,换成了 B 角李崇善和周鲁中。 不过,出演常宝、李母、栾平的倒是 A 角齐淑芳、王梦云、孙正阳 ,他们的精彩演绎为这场演出增色不少。回想起当初想看这场戏,着实费了一番周折。1971 年 1 月 26 日的日记中,我还记录着那天是大年三十,满心期待着父亲托人买的戏票能让我去看《智取威虎山》,结果票被父亲送给了赵伯伯,为此我还和父亲闹了脾气。直到近四个月后的 5 月 4 日,我才终于如愿以偿走进徐汇剧场,观看了这场期盼已久的演出。 与《白毛女》的相遇则是在客居杭州的时候,演出地点是在杭州人民大会堂。那次运气极佳,所有主角的扮演者,包括指挥和独唱,皆是 A 角。喜儿由茅惠芳饰演,她将喜儿的纯真与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白毛女是石钟琴,她的表演细腻动人,把白毛女在苦难中的挣扎与反抗展现得入木三分;王大春由凌桂明扮演,其英气逼人的形象十分贴合角色;黄世仁是王国俊,穆仁智是陈旭东,他们把反派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栩栩如生;指挥是陈燮阳,其激情四溢的指挥让整个乐团配合得默契无间;女声独唱是朱逢博,她那宛如夜莺般甜美的嗓音一响起,便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男声独唱是简永和 ,他的歌声也为演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小时候,样板戏更是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住在茂名南路 163 弄,10 号有个孤老头叫阿庆,他身形瘦小,面容带着几分凶相,还总爱抽雪茄。天热时,他常穿的那件黑色香云衫,和《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手下的老四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自从看了《沙家浜》,我们这些孩子就开始怀疑他就是那个与阿庆嫂拌了两句嘴后就跑到上海来跑单帮的阿庆。每次看到他,我们都会忍不住在背后偷偷模仿《沙家浜》里的台词,学着刁德一的语气说:“这个女人不寻常。”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 在前后邻居中,也有与样板团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与阿庆同住 10 号的陈老师的女儿,是《白毛女》里跳群舞的演员,从 “看人间” 跳到 “大红枣儿甜又香”,她的每一次演出都让我们这些邻居感到十分骄傲。171 弄 6 号里 “肥皂头” 的父亲,是《智取威虎山》剧组里吹号的。每当《打虎上山》那激昂的开场旋律响起,“肥皂头” 总会一脸自豪地跟我们炫耀:“听,里面的‘哒嗒哒嘀’就是我爸吹的!” 那得意的神情,仿佛他自己也成了舞台上的明星 。 听亲戚讲,《智取威虎山》的音乐创作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这部剧的音乐出自后来担任文化部长的于会泳之手。他最初是在《海港》担任作曲时,凭借出色的才华得到了江青的赏识,随后被调到《智取威虎山》剧组担任音乐设计组组长。在于会泳的精心创作下,他巧妙地将传统京剧与西洋乐曲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在《打虎上山》的开场和《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前奏中,京剧锣鼓的点子与铜管乐器中的圆号配合得相得益彰,简直是水乳交融。那激昂的旋律,既保留了京剧的独特韵味,又增添了磅礴的气势,让人听后热血沸腾,至今难以忘怀 。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