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军一辆吉普车正在老山战线的后方,沿着坑坑洼洼的弹坑,缓慢地向前方绕行着。忽然,从越军的阵地上飞来了一发直瞄火炮的炮弹,吉普车当即被打得起火燃烧。 1987年5月的一个下午,老山战线后方有一辆我军吉普车正沿着弹坑密布的道路缓慢前行,突然之间越军阵地飞来一发直瞄火炮的炮弹,这辆吉普车瞬间起火燃烧。 这起袭击来自东山方向越军阵地那门屡次制造麻烦的直瞄炮,这门炮仗着地形优势经常给我军带来意外损失。 炮团团长赵京生随即下令动用大口径火炮进行还击,朝着越军直瞄炮所在方位猛烈轰击,这次打击一共发射了一千多发炮弹。 赵团长觉得经过这样强度的打击,对方那门直瞄炮应该能够消停一阵子了。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我军又一辆后勤补给车被同一门炮击中。 脸上长满络腮胡子的赵团长气得牙痒,觉得这门直瞄炮简直无法无天,居然一次又一次躲过打击。 越军这门炮确实非常狡猾,它依托有利地形频繁发动袭击,一旦我军准备还击,它就迅速躲进坑道里,之前几次反击都没能彻底摧毁它,后来它甚至变本加厉,先用苏制高射机枪压制我军观察所,再肆无忌惮地开火。 上级下达明确命令,必须摧毁这门炮,它对我军后方机动威胁太大。 经过周密计划,赵团长这次安排了两个炮兵连来执行任务,一个负责正面开火引诱敌人,另一个则隐蔽待命。 负责诱敌的炮兵连先向越军直瞄炮位置发射了几十发炮弹,完成后迅速撤离了阵地。 敌人的炮果然沉不住气,马上从坑道里拉出来,向刚才我军开火的阵地还击。 赵团长见敌人上当心里一喜,立即命令隐蔽待命的炮兵连开火,这个连队连续两个齐射全部命中目标,越军炮手当场被歼灭。 但赵团长觉得这样还不够,要求必须把敌人的炮管打得朝天才算彻底解除威胁。 于是我军一门大口径火炮接连发射了二十二个弹群共计八十八发炮弹,果然把那门炮的炮管打得朝天扭曲,成了一门“高射炮”。 赵团长仍然不满足,命令继续延伸射击,要把敌人整个炮兵阵地彻底掀翻。 炮兵连长调整了火炮表尺,向敌人工事后方又发射了二十多发炮弹。 突然之间敌人阵地后方传来连续爆炸声,原来炮弹引爆了越军的弹药库,滚滚浓烟从工事后方升腾起来。 后来老山前线的我军炮兵多次采用这种“引蛇出洞”的战术,陆续打掉了东山当面越军全部三门直瞄炮,彻底解除了敌军对我后方机动线路的威胁。 这场精彩的炮兵对抗战,仅仅是老山轮战期间中国炮兵众多经典战例之一,而当年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赵京生团长,作为这场炮战的关键人物,其军事指挥才能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十多年过去,当年的炮声早已远去,但那些战场上的智慧与故事仍在流传。 像赵团长这样的退伍军人,后来虽然分散各地,但仍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联系,有些人还会在网络论坛上分享当年的战斗经历,这些回忆不仅让我们看到战场上的英勇,也更让我们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正所谓“炮火声中见真章,和平岁月念英豪”,这些战场故事和精神值得被记住。 信息来源: 网易订阅《对越作战最大功臣部队,无伤消灭越军榴炮连,总歼敌数据无法统计》 搜狐新闻《对越作战最大功臣部队,无伤消灭越军榴炮连,总歼敌数据无法统计》
1943年新四军13团遭伏击,双方交火后,团长却发现其中“不对劲”,密密麻麻的日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