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我们派人,绕过了他这个现任总统,直接去祭奠了当年力排众议、和我们建交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这一招“敲山震虎”,等于是在当着全世界的面,指着李在明的鼻子说:你不配,看看你前辈是怎么做事的! 今年是中韩建交 33 周年,这个时间点本身就带着特殊的分量。就在李在明政府对中方重要纪念活动支支吾吾找理由的时候,中国驻韩大使带着花篮冒雨赶到了位于朝韩边境坡州市的卢泰愚墓地。 这片墓地是按照卢泰愚生前遗愿选的,碑上刻着“企盼民族繁荣统一”,而选择这样的日子去祭奠,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精心安排的意味。33 年前的8月24日,也是一个下着雨的日子,卢泰愚力排众议在北京钓鱼台签下了中韩建交公报,那场直播让全世界看到了这位韩国总统的远见卓识。 卢泰愚当年做出建交决定可不容易,那时候冷战的坚冰还没完全融化,国内反对声音不小,但他认准了中韩合作的大方向。事实很快证明了他的眼光,建交前一年中韩贸易额才44亿美元,两年后就冲到了91亿美元,韩国对华贸易从逆差变成顺差,中国很快成了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他任内韩国人均GDP从4295美元涨到7007美元,这种实打实的经济增长,正是靠着打开中国市场的红利。而现在的李在明政府,一边说着“稳定处理韩中关系”,一边却在关键合作上犹豫不决,今年5月公布的外交政策里,更强调要“巩固韩美日合作”,算盘打得连邻国都听见了。 中方这次祭奠的时机选得极有讲究,今年 7 月的海关数据显示,中韩贸易额已经达到7294.3亿元,这样紧密的经济联系,正是卢泰愚当年冲破阻力种下的果实。 驻韩大使在墓地前整理花篮挽联时说的话,句句都像说给现任政府听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卢前总统致力中韩友好的初心值得永远铭记。” 这话里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现在享受着建交红利,可不能忘了当年是谁铺的路。卢泰愚卸任后还一直关心中韩关系,而现在的掌权者却连一场纪念活动都找借口回避,两相对比,格局高低立判。 卢泰愚选择葬在朝韩边境,就是希望用自己的长眠之地提醒后人要重视区域和平与合作。可看看现在李在明的操作,一边喊着要恢复朝韩军事热线,一边又在对华合作上畏首畏尾。 今年中韩贸易虽然保持增长,但双方在技术合作、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的进展明显放缓,这和卢泰愚时期“北方外交”政策下中韩关系突飞猛进的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年卢泰愚敢于突破意识形态束缚,如今的韩国政府却在大国博弈中患得患失,难怪中方要专门去卢泰愚墓前“走走”。 这场祭奠与其说是缅怀故人,不如说是给现任政府上了堂历史课。卢泰愚当年顶着压力建交,为韩国换来了三十年的发展机遇;而现在握着中韩贸易这块金字招牌,却连基本的外交礼节都要打折扣。 中方用最温和也最坚定的方式表明,中韩关系能有今天,靠的是卢泰愚这样有远见的政治家,而不是只会左右摇摆的投机者。坡州墓地的石柱无言矗立,可“企盼民族繁荣统一”的碑文,早就把该说的话都说明白了,合作才能共赢,这道理33年前管用,现在照样管用。
就在李在明还在为“不参加阅兵”找借口时,我们中方,突然干了一件让他后背发凉的事。
思念绵延不绝
2025-08-28 18:57: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