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8月,在崇祯的一再催逼下,孙传庭被迫出兵潼关,迎战闯王李自成。临行前,孙传庭顿足长叹道:“我这一去肯定回不来了,可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再受牢狱之辱啊!” 这年秋天,陕西的风已经带了凉意。但从京城来的圣旨,却一道比一道热。 整个关中都在议论:“孙督师到底出不出关?” 从大狱里放出来的孙传庭,背着一口“罪臣”的黑锅,手里攥着大明最后的十万秦兵。 兵是新募的,马是新买的,连克制闯军骑兵的“火车”战车,都还带着新木头的味道。 这支军队,看着唬人,内里却虚。 孙传庭心里有数。他刚在河南柿园栽了个跟头,一场大雨淋垮了粮道,几万兵士被李自成一冲就散。他知道,李自成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他撵得只剩十七个人逃进山里的狼狈流寇了。 他现在是“闯王”,手下几十万人,人人都盼着他来。 孙传庭站在潼关的城楼上,没穿甲,只着一身青色布袍。风吹得他袍子猎猎作响。他盯着关外的路,一看就是半天。 身边亲兵小声问:“督师,您在看什么?” 孙传庭没回头,只说:“看一条死路。” 他给崇祯上了道折子,写得恳切,说军队要练,粮草要屯,急不得。 送折子的人快马加鞭去了京城,带回来的,是兵部催战的火漆文书,和一个口谕:“再不出关,按军法论处。” 朝堂上,那些言官的唾沫星子,比潼关的风沙还厉害。有人说他“拥兵自重”,有人参他“畏敌如虎”。 孙传庭看着那份文书,没怒,反倒笑了。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就是这样被送进大牢的。罪名,也是四个字:“失陷城池”。 他不想再回那个地方了。 出征那天,他没搞什么誓师大会。天刚亮,他独自一人走到军械库,抚摸着一架崭新的“火车”战车。车轮比人还高,上面架着火炮,看着威风。 管事的工匠过来,讨好地说:“督师,这车结实,一炮能轰死一片流寇。” 孙传庭点点头,问了一句:“粮草,还够几天?” 工匠脸一白,答不上来。 孙传庭没再问,转身就走。他跨上马,没回头,只扔下一句:“开拔。” 大军出了潼关,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队伍里很安静,没人说话,只有车轮压过石子路的“咯吱”声。 九月,汝州城外,两军相遇。 李自成还是老一套,打不过就跑。孙传庭追了上去,追着追着,就觉得不对劲。可皇帝的催战令箭还在背后顶着,他只能硬着头皮追。 没过几天,后方传来消息,粮道被断了。李自成的骑兵绕到他的后方,把他所有的粮草烧了个精光。 中军大帐里,将领们全慌了神。有人喊“突围”,有人喊“死战”。 孙传庭坐在帅位上,一言不发。他只是慢慢地、仔细地,擦拭着自己的佩剑。剑身映出他疲惫的脸,鬓角已经全白了。 他把剑擦得很亮,然后站起身。 众将都看着他。他只说了四个字:“准备殉国。” 那一仗,从早上打到天黑。孙传庭的士兵,饿着肚子,跟潮水一样的闯军拼命。 孙传庭亲自上阵,连砍了十几个敌人,身上的甲胄全是口子,血顺着甲叶往下淌。 亲兵护着他,喊:“督师,快退回潼关!” 他看了一眼潼关的方向,摇了摇头。他知道,回不去了。就算回去了,京城里等着他的,还是一座牢房。 他拨转马头,独自一人,朝着李自成那面最大的帅旗冲了过去。 孙传庭战死的消息,过了很久才传到北京。 崇祯皇帝听完,愣了半天,第一句话是:“他是不是诈死,潜逃了?” 没人敢回话。 那一晚,紫禁城里据说一片死寂。皇帝一个人在殿里坐到天亮。 半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他死前,不知有没有想起那个被他亲手逼上死路的孙传庭。 很多年后,潼关外的百姓,忘了崇祯,也忘了李自成。 他们只记得,有个姓孙的督师,出关前,曾对着西边长叹一声。 他说,他不想再回牢里去了。 那一战,是他唯一的出口。
1643年8月,在崇祯的一再催逼下,孙传庭被迫出兵潼关,迎战闯王李自成。临行前,
桃花笺上赋相思
2025-08-28 04:13:20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