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座看守所被震塌,200多名囚犯从狱中跑了出来,可他们没有选择逃生,而是选择了救人,最终救出112条生命,直到最后,都没有一个人趁乱逃跑。 主要信源:(百度百科——特赦) 国庆档电影《出入平安》取材于一段尘封的历史真实。 影片讲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群看守所劳改犯主动请缨参与救援,成功救出百余生命并信守承诺无人逃跑的感人故事。 这并非艺术虚构,而是发生在灾难废墟上的人性赞歌。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里氏7.8级的强震将唐山夷为平地。 河北省第二劳改总队内,内勤人员刘海清因天气闷热未眠,得以迅速逃生。 眼前景象触目惊心:监舍倒塌,烟尘弥漫,两百多名犯人茫然坐在废墟中。 刘海清最担心犯人暴动或逃跑。 当晚值班干警多数被埋,幸存者无力控制局面。 幸运的是,犯人们被突发灾难震慑,尚未反应。 附近解放军连队反应神速,战士们不及整装便携带武器赶到现场。 武装力量的威慑使局势初步稳定。 干警与战士立即展开自救,营救被埋同事和犯人。 深夜突发的地震造成惨重伤亡,许多人被救出时已无生命体征。 面对监管人员罹难,少数犯人流露幸灾乐祸,但多数人沉默担忧着家人安危。 此时,附近幸存者赶来求救,诉说居民区惨状,急需人手救援。 这给现场人员出了道难题:劳改队围墙尽毁,仅靠现有人手既要看守两百多名犯人,又要分兵救援,几乎不可能。 若分兵,犯人很可能趁机脱逃,不救援,废墟下的同胞正在死去。 正当干警战士们陷入两难时,犯人队伍中有人挺身而出:"干部!让我们去救人!我们保证不跑!" 越来越多犯人响应:"我们虽然犯了错,但也是中国人!有亲人!不能见死不救!" 这些平日里的"罪人",眼中满是急切与真诚。 面对他们的请愿,看着流逝的救援时间,劳改队负责人与部队指挥员经过短暂商议,做出了冒险而充满信任的决定:同意犯人参与救援! 一支特殊的救援队冲向废墟。 他们没有任何工具,只能用双手扒开瓦砾,用肩膀扛起楼板。 沉重的预制板、断裂的房梁、尖锐的钢筋,很快将他们的手磨得血肉模糊。 但他们仿佛不知疼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这里有人!"的呼喊不断响起。 他们小心翼翼搬开重物,将奄奄一息的幸存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汗水混合血水浸透囚服,指甲翻裂,肩膀磨破,无人退缩。 最终,经所有救援人员共同努力,成功从废墟中救出112名幸存者。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整个救援过程及后续大批救援部队赶到后,这些参与救援的劳改犯无一趁乱逃跑,全部自觉返回劳改队临时安置点。 他们在生死考验面前坚守承诺,闪耀着人性光辉。 他们的义举获得了应有的认可。 根据相关法律政策及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这些劳改犯后来都依法获得减刑奖励。 他们的付出既挽救了他人,也为自己的未来争取到重新开始的机会。 《出入平安》讲述的不仅是灾难,更是极端环境下人性的觉醒与爆发。 它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在巨大灾难面前,身份标签会被暂时搁置,深植血脉的同胞之情和人性本善,能促使人们放下成见,携手共渡难关。 这种危难时刻迸发的团结、勇敢、诚信和奉献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这段废墟上的真实故事,值得被永远铭记和传颂。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座看守所被震塌,200多名囚犯从狱中跑了出来,可他们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28 04:02:5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