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共产党林正亨被枪决,囚车正经过他家门前,他猛然站起来急切地大喊:“保珠,保珠,你快出来呀!” 1950年1月30日,台北的风冷得像刀子,街头静悄悄的,只有囚车的铁轮碾在青石板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一车人,个个低着头,只有他抬着头,眼神发亮。 他知道前面就是终点,但他还在找人,他要见她一面。 林正亨,雾峰林家的少爷,家学渊源,祖上三代忠义传家。 曾祖父林朝栋守过基隆,祖母杨水萍变卖嫁妆组“娘子军”,那是清朝的事了。 到了他这代,本该安安稳稳当个富家子弟,可他偏不。 他说,“家是家,国是国,不能只顾自己。” 小时候在台南盐水长大,家道中落,他不止一次听到人背后议论他们“林家也没落了”。 母亲却一手扶大他,送他读书。他原本想学画,考的是美术学校。 可1937年卢沟桥一响,他扔下画笔,改考黄埔军校,奔南京去了。 那年冬天,他第一次上战场,南京保卫战。 炮火轰得人耳朵嗡嗡响,他抱着机枪守了三天。 后来又打昆仑关,血战四昼夜,身上中了两枪,差点没抬出来。 1944年,他随军远征缅甸,在八莫战役里被炸成重伤。 被误当成尸体扔在“死人堆”里,是战友翻尸体时才发现他还在喘气。 可这些事,他从不提。倒是沈保珠常说,“他那时候写信回来,说国家要是能赢,他死都值。” 她是他老婆,也是他的同志。 他们的鞋店就开在台中,柜台底下藏着油印机,后门通着地下交通线。 她把情报缝进婴儿包布里,抱着孩子坐公车,谁也怀疑不了。 但问题来了,1947年“二二八”后,风向彻底变了。 林正亨参与台中武装起义,失败后成了通缉犯。 他没跑,反而更活跃了。用岳母给的黄金开店,成了地下党联络站。 他说“越危险越要留下”,可谁都知道,早晚要出事。 果然,1949年8月18号,清晨。 特务破门而入,他刚泡好一壶茶,桌上的年糕都还没凉。 他们当着沈保珠的面,把他反绑押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沈保珠赤脚追出去两公里,什么都没拦住。 之后的日子,是地狱。刑讯逼供,灌辣椒水、拔指甲、吊打、熏烟,他一声不吭。 问他上级是谁,他编了个“陈百川”。问联络点在哪,他含着血说“在天上”。 其实他早料到有今天。他把绝笔诗刻在牢房的饭桌上:“敢将赤手挽狂澜。” 还用竹筷在墙缝刻下:“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他知道这墙迟早会塌,但字会留下。 临刑前,他为孩子剪了窗花,缝了新年衣服,托牢友带口信:“窗花压在床板下。” 沈保珠找到那张窗花的时候,早已泪流满面。她说他是“把命缝进花里的人”。 囚车到马场町刑场前,他喊了那一声,“保珠,保珠,你快出来呀!” 可能是怕她一辈子找不到自己。也可能,是舍不得。可她没出来,车继续往前开。 那天,他站着中枪,子弹正面穿胸,他没闭眼,最后一句话是: “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 他是白色恐怖时期,第一个在台湾就义的中共党员。 林家从清朝到民国、从抗法到抗日,六口人因左翼活动被捕,这是台湾少有的“望族集体抗争”。 他死后一个多月,沈保珠带着孩子走地下通道去了香港,再到北京。 民政部给他颁了“革命烈士”证书,他的子女在北京长大,一直记得爸爸说的话: “台湾人首先是中国人。” 2015年,他的名字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穿过战火,走进史册。 信息来源:《两岸关系》杂志2019年第3期专访(国务院台办主管期刊) 全国台联《台声》杂志2020年报道林力展示窗花 《台湾抗日人物列传》海峡学术出版社
台湾共产党林正亨被枪决,囚车正经过他家门前,他猛然站起来急切地大喊:“保珠,保珠
动漫猫声控
2025-08-27 23:55: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