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新藏铁路,今年以来的三大超级工程都和西藏密切相关,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链及资金更是天量。西藏迈进高速发展时期,多个省市区也将因此获益。其中,四川更是因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有望成为承接最多红利的省份,成都和重庆,则将是获益仅次于拉萨和林芝的幸运城市。 成都、四川的保障作用如何体现 顶层设计对西藏的定位和发展策略,已经从“求稳”升格为“打造战略高地”,新时期的西藏,不但要深度融入国家产业经济发展大趋势、主动脉,更要有全天候的后勤保障能力、快速的资源调动能力——这正是三大超级工程肩负的重大使命。 而作为进藏第一站的四川,准确的说,成都同样因此肩负重责。 作为四川省会、产业经济核心城市,成都本身就在对藏事务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成都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里,明确有“西藏、青海战略保障”的功能。 接下来,作为联通东、西两大区域的核心物流基地/战略物资集散基地、基础材料/重大设备生产重镇、人才培养/后勤保障中心,成都也完全合格。 物流方面:雅江水电工程建设期间,逐步完善的公铁联运体系,去程将大宗建筑材料和大型机械设备源源运抵林芝工地,返程满载西藏丰富的铜、锂矿与牦牛肉等产品,既有力支撑第二产业发展,沿途的民宿、特产店铺也让第三产业更加兴盛。当一二三产融合,公铁沿线的基建、厂房兴起,一整条万亿级产业带的支撑,将让西部大开发拓展新篇章。 物资/设备方面:三大超级工程所需的巨量基础材料,如钢材、水泥等,西藏、新疆本地企业供应量严重不足,更多的部分需要由拥有足够产能的四川企业提供。成都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都都市圈的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并且都已经在高原地区建设装备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产品应用,优势明显。比如,要想玩转高原铁路、高寒隧道,成都的企业和高校才是经验丰富、案例众多的第一梯队。 人员供给方面:高教资源丰富、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成都可以根据三大超级工程的建设需求,提供足够的人员供给。据传,能够并愿意长期呆在西藏的人员本就不多,而四川贡献了相当部分。成都的另一个优势是,多年来,从高原上撤下的大量各领域工作、建设人员,多是先在成都进行休整,甚至定居。在对援藏干部职工的健康保障方面,成都有丰富的经验,顶层设计也已将西藏、青海的老干部休养基地设在成都。 成都、重庆同迎接产业升级 三大超级工程建设周期长、所需原料/设备及人员多,对于成都乃至四川而言,这是海量的物资、人员需求与稳定的现金流。西藏将随着三大超级工程的建成投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成都则将在建设阶段就拥抱这一波产业升级的机会。 而其他省市区也能够参与到这一场产业升级的盛宴,成都、四川本身是东南沿海经济大省产业转移备份的重要选择区域,本身就有意转移过来的部分产能,如今更是可以搭上三大超级工程建设的东风。 成都获益良多,重庆也有自己的贡献和收获,其在能源(氢能)、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可与成都互补,共同为三大超级工程的建设提供助力,重庆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也需要西藏产出的原材料支持。重庆与西藏、新疆在交通骨干网络、重点原材料开发和电力供应等方面的链接合作,同样意义重大,有待推动。
网友:为什么只有油车限行?成都回复了!看到网友的发问,你肯定要笑了,这不是规
【20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