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在阻止美国对中国动武?如今全球30多个国家都已经进入战备状态了,三战的条件已经基本形成了,但是只要是中美还没有入局,世界各国就算打的再火热,那也只是局部战争。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模样,无论经济规模、军事科技还是工业基础,都有了质的飞跃。 军事装备和防御能力,像远程导弹、舰艇、反导系统,被认为有足够实力保障自身安全,还能对美国的行动形成高昂威慑力,只要美国高层算一算战损和收益,马上就知道,冒然直接动武不是轻松决策。 美国在面对某些国家是以压倒性优势直接碾压,可现在遇到不对等的对手,动武的代价就成了巨大筹码。 中美都是核大国,这些武器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死死卡住谁都不能越界,哪一方敢主动发动全面军事冲突,都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灾难。 对美国来说非常清楚,一旦真正和中国开战,不只是海外利益受损,还有本土安全的巨大威胁,核威慑是大国之间的潜规则,也彻底堵死了“轻易动手”的风险通道。 中美的经济、贸易和工业链条高度依存,不论是出口商品、科技企业,还是全球金融市场,双方息息相关,美国许多大企业都将中国市场视作增长支柱,要是突然发生大规模冲突,不仅对中国伤筋动骨,美国同样会元气大伤。 很多冷静的决策层心里明白,现在“脱钩”还不现实,万一打起来后果可能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全球通胀、供应链断裂,经济衰退,这些后果没有哪个美国政府扛得起。 虽然美国经常喊着组建“盟友圈”,推行各种地缘遏制,但现实中欧洲、亚洲、非洲很多国家并不真心想跟着美国和中国打响全面战争。 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国家对战争付出的代价已经有痛苦体验,他们很难再为了美国利益去深度卷入另一场风险难控的大国冲突,就连传统盟友也开始精打细算,只要看到局面失控的危险苗头,多半选择谨慎观望,而不是头铁跟进。 近年来美国社会分裂严重,经济下行、通胀压力、社会治安、种族矛盾等内部矛盾频发,多数美国选民对于海外战争相当警惕。 没有足够的理由政府很难动员全国力量打大仗,决策者考虑到战争带来的选票风险,哪怕在舆论话语中强硬,真正行动时依然以稳为主。 军事上美国也一直展示姿态大于实际行动,频繁派遣军舰、战机到热点区域,大量演习和“秀肌肉”,实质上还是隔着一条“红线”试探。 双方都懂分寸没有哪个敢直接踩到对方关键利益点上,表面好像剑拔弩张,实际上背后都是在过招——威慑和反威慑成主线,战争始终在边缘止步。 还有一点是中国长期保持的战略定力,面对外部压力,中国没有被激怒,也没有越线回应,坚持自我原则,不主动升级矛盾,也不轻易放弃底线。 这种冷静务实的态度,让美国想通过不断挑衅“逼出一场战争”的做法很难得逞,中国越是淡定自持,美国方面越明白开战的门槛在不断提升。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25号当天,我国自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