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足则体健,肾气虚则囊肿生,一方温补肾元,通络消囊! 人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这一生的发展变化,本质上就是肾气由萌生到充盛,再由旺盛逐渐走向衰退的过程,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法则。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注重肾脏的保养。长期过度劳累,身体像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思虑过多,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耗伤了大量的心神;频繁熬夜,打破了正常的生物钟,让肾脏在夜间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修复和调养。如此一来,又怎能期望肾脏保持健康,身体各个脏腑功能正常运转呢? 我并不提倡完全摒弃正常的欲望和合理的生活消耗,但凡事都应把握一个度。人体的肾气,既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有所消耗,也需要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调养来补充。偶尔的消耗对身体影响不大,身体可以自行调整恢复,但若是长期过度透支,肾气就会逐渐亏虚。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就容易在肾脏积聚,肾囊肿也就随之产生了。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因长期劳累、肾气亏虚导致肾囊肿的案例。 李先生,45岁,主诉近期体检发现右肾有一个囊肿,大小约3cm×2.5cm。平时虽无明显疼痛等剧烈症状,但总感觉腰部酸软无力,就像绑了一个沙袋一样,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疲惫不堪。 伴有夜尿频多,每晚要起夜3 - 4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还时常感到头晕耳鸣,记忆力也不如从前,刚刚做过的事情很快就忘记了。 家人反映他近年来面色晦暗,没有光泽,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进一步了解得知,李先生是一名企业职员,工作压力巨大,经常为了完成项目而加班加点,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而且,他平时很少运动,饮食也不规律,经常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还喜欢喝冷饮。 刻诊见其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问诊得知其平日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即使在夏天也不敢吹空调。食欲不佳,稍微吃多一点就腹胀不适,大便溏稀,不成形。 辨证属肾阳亏虚,气化不利,痰瘀互结。治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通络消囊。 处方如下: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肉桂,附子(先煎),茯苓,泽泻,丹参,三棱,莪术,石韦,炙甘草 服14剂后,李先生自觉腰部酸软无力症状明显减轻,夜尿频多的情况也有所改善,每晚起夜次数减少到1 - 2次。精神状态比之前好了很多,头晕耳鸣的症状也有所缓解。 根据症状变化,原方去肉桂、附子,加黄芪、白术,续服14剂。 后电话随访,李先生表示腰部不适基本消失,夜尿正常,睡眠质量显著提高,气色也变得红润有光泽。再次体检发现,肾囊肿大小缩小至2cm×1.5cm。 该患者的病机十分典型:长期劳累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亏虚,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停聚,形成痰饮。同时,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导致瘀血内生。痰瘀相互搏结,阻滞于肾脏,逐渐形成了肾囊肿。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代谢。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身体,就会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常,就会夜尿频多;肾精不足,不能濡养脑髓,就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故治法从温补肾阳入手,恢复肾脏的气化功能,使水液代谢恢复正常。同时,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消除已经形成的痰瘀病理产物。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之阴,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肉桂、附子大辛大热,温补肾阳,为君药,振奋肾中阳气;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出;丹参、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散瘀血肿块;石韦清热利湿,通利水道;炙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肉桂、附子的燥烈之性。 全方未用峻猛攻伐之品,而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为主,兼顾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温而不燥,补而不滞,使肾阳得复,气化正常,痰瘀得消,肾囊肿自然逐渐缩小。
肾气足则体健,肾气虚则囊肿生,一方温补肾元,通络消囊! 人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8-27 14:16:42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