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2550亿订单,光刻机已经“停工”,美国芯片公司开始着急:芯片还能卖给谁?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刚刚发布:短短十个月,美国头部芯片企业的总市值加起来蒸发了1.4万亿美元。这数字可不是闹着玩的,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全年的GDP总量。 先说英伟达。这个曾经在AI芯片领域呼风唤雨的霸主,如今被自己的“妥协策略”反噬得体无完肤。2023年美国禁令升级后,英伟达被迫推出阉割版H20芯片,计算力砍半、带宽缩水,原本以为中国企业会“将就着用”,结果北京直接亮起红灯。 2025年6月,中国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提供H20芯片的安全证明,可美国哪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禁令升级、库存积压、供应商停摆,英伟达8月不得不宣布停产H20,财报直接计提55亿美元损失。黄仁勋在开发者大会上强装镇定,说正在研发新芯片B30A,可台下记者都在交头接耳:“中国市场份额从26%跌到5%,这窟窿拿什么填?” 英特尔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这个曾经的IDM模式巨头,如今被美国政府的“芯片法案”架在火上烤。2022年拿到的60亿美元补贴,全砸在亚利桑那的晶圆厂上,结果呢?技术落后台积电两代,良率卡在58%,电费比台湾工厂贵2.3倍。 更讽刺的是中国取消订单后,英特尔原本计划的14A先进制程项目被迫暂停——没有客户买单,再先进的技术都是烧钱的玩具。2025年7月,英特尔宣布裁员2.1万人,关闭部分海外研发中心,华尔街分析师毫不留情:“这不是转型,是投降。” 最惨的是美光科技,这个曾经垄断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巨头,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2024年中国长江存储启动全国产化3D NAND产线,华为、小米等企业集体转向国产存储芯片。 美国为了“安抚”美光,强行要求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限制对华出口,结果两家韩国企业反手将美光挤出全球供应链——这波操作,堪称“搬起石头砸盟友的脚”。 为什么美国芯片企业会沦落到这步田地?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低估了中国市场的“替代速度”。当美国政客还在幻想“技术封锁能卡住中国脖子”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已经完成了惊人的蜕变。 中芯国际的7纳米芯片良率突破70%,上海新建成的14纳米产线直接对标台积电;微导纳米的ALD/CVD设备,让国产光刻机的关键部件自给率提升到40%;华为昇腾910C芯片虽然算力不及英伟达顶级产品,但搭配DeepSeek等中国AI公司的算法优化,在特定场景下性能反而更优。更绝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朋友圈,把成熟制程芯片卖到东南亚、中东,直接抢占美国企业的传统市场。 况且美国的“关税大棒”反而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催化剂”。2020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只有16%,2025年已经飙升至25%-40%。这个数字背后,是数百家国产设备商、材料商的集体崛起:盛美上海的清洗设备市占率23%,中微公司的刻蚀机进入台积电供应链,华大九天的EDA工具实现全流程自主化。当美国芯片企业在股价暴跌中焦头烂额时,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 这场由2550亿订单引发的“蝴蝶效应”,最终让美国企业明白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全球化产业链中,“脱钩”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游戏。中国市场的退出,就像抽掉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把美国芯片企业推向深渊。
“芯片一夜变禁品。”布鲁塞尔凌晨两点,欧盟把高端AI芯片列入对华禁运清单,签字人
【3评论】【1点赞】
荷池看风
99%可能是将H20标识擦去,重新打印上B30A。骗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