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狂买 “过时” 光刻机,美国专家惊出冷汗:他们在下一盘大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这两年芯片的话题可以说天天在热搜上蹦跶,美国卡脖子、中国突围、光刻机这些词,大家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可真要说清楚其中的门道,很多人其实只知道点皮毛。 美国一开始的逻辑挺简单:EUV能造最先进的7纳米以下芯片,只有它才算“尖端”,既然中国买不到EUV,那就只能被困在低端。 DUV呢?他们认为就是淘汰货色,造点28纳米、14纳米的成熟工艺芯片,顶多满足一般需求,成不了气候。 但问题来了,全球芯片市场可不是全靠先进制程撑起来的。说个数字,7纳米以下的先进工艺芯片,占整个市场还不到20%。剩下80%多,基本都是成熟制程的芯片。 汽车控制芯片、物联网的传感器、工业机床里的逻辑芯片,这些跟咱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统统离不开成熟工艺。换句话说,DUV根本不是“废铁”,它就是满足全球大部分需求的主力设备。 ASML自己都承认过,DUV至少还能火到2030年。特别是新能源车、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这些行业快速发展,对成熟制程的芯片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所以,中国在DUV上大举投入,说是“过时货”,那可真是睁眼说瞎话。 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2023年,中国从ASML买的DUV设备占了他们全年营收的29%,到2024年上半年更是飙到49%,等于有一半的钱都是中国掏的。 光2023年一年,中国进口的DUV就增加了32%,ASML一家就给中国发了将近200台机器。 这些设备可不是放仓库里吃灰的,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厂商几乎是机器一到手,就直接搬进厂房开机生产。 结果很快见效,中芯国际用DUV先是稳定量产14纳米芯片,还通过多重曝光技术,硬生生把工艺推到7纳米级别。国内汽车行业之前因为缺芯片,经常停产的情况,现在基本不见了。 这就让美国人很慌,他们原本以为中国没了EUV就只能干瞪眼,结果中国靠着DUV,不光稳住了产业链,还直接解决了民用、工业上的大问题。 更让美国人背凉的是,中国企业拿到DUV后,很多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赶紧投产,而是——拆! 像华为的实验室里,工程师对着显微镜观察镜片镀膜角度,螺丝拧多紧、零件怎么配合,全都详细记录。上海微电子更直接,把进口部件一个个替换成国产零件,等于是边用边改造。这种玩法,说白了就是把DUV当教材,一边生产,一边消化技术。 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也很明显,2020到2023年,中国在光刻相关的专利数量暴涨了400%,上海微电子也从只能造90纳米光刻机,一步步提升到能量产28纳米机型。 虽然和ASML的顶级机型还有差距,但已经能满足很多领域的需求。换句话说,中国正在用“拆机+研发”的方式,把技术门槛一点点啃下来。 光有机器还不够,配套的材料和零部件更是关键。比如光刻胶、掩模版,这些东西过去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要是材料被卡脖子,再多机器也白搭。 中国在这块也没闲着。容大感光、上海新阳等企业近几年陆续突破了光刻胶和相关材料的技术瓶颈,已经能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中国企业买DUV时,会主动要求设备跟国产耗材适配,这就说明中国走的是“全产业链自主”的路子。一步步下来,从材料到设备,正在把短板逐渐补齐。 本来美国是想通过限制EUV出口,让中国被动。但没想到,这个操作最后反而坑了他们自己。 比如美国汽车厂商,因为缺成熟制程芯片天天喊冤,最后只能找中国合作。 去年底,福特就和中芯国际签了协议,定制汽车芯片。还有德州仪器这样的老牌企业,本来想靠成熟制程抢市场,结果中国的产能上来了,价格还更有优势,他们的订单直接掉了一成多。 连ASML都被自己政府的政策绑住了手脚,对他们来说,中国市场就是“半条命”,可美国却硬逼他们砍掉EUV出口。结果DUV的销量全被中国吃下去,反而让ASML对中国的依赖更深。 很多人以为中国买DUV只是权宜之计,其实这是在下一盘更长远的棋。 一方面,大量采购是为了防备未来限制更严,先把产能和机器囤起来。另一方面,中国在“边用边学”,把这些机器的结构、工艺原理摸透,最终为自主研发争取时间。 就像学骑自行车,先买辆二手的拆开研究,等摸清了刹车、齿轮的原理,自己完全能攒出一辆更适合的车。现在的DUV,就是中国的“练手机”。 随着新能源车、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中国正好在这一领域提前锁定产能。到时候不光能自给自足,还能出口,把市场牢牢握在手里。
中国狂买“过时”光刻机,美国专家惊出冷汗:他们在下一盘大棋! 麻烦看官老爷们
爱心扯体育
2025-08-26 22:30:29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