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曾在分享中提到,不管你有钱没钱,想让孩子进名校都绝非易事 —— 就连她为向佐求学名时,都费了极大的功夫。她最初想让向佐就读香港两所顶尖学校,可入学门槛极高。为了进第一所学校,她在校长办公室外等了整整 7 天,某天还赶上大雨,见到校长时她忍不住哭了,直言 “感觉自己像个乞丐”。可校长只说 “若开学时名额未满,向佐可作为候选”,向太一听就知道这事没希望了。
后来她通过教育局人脉牵线,见到了第二所学校的校长,还特意带着向佐一同前往。两人和校长聊了许久,最终校长破例收下了已招满学生的向佐。而之后学校的各类活动,向太都会出钱出力资助,算是对这份 “破例” 的回馈。
很难想象,在香港有头有脸、家境优渥的向太,会为了孩子上学四处奔波求人,甚至在雨中苦等 7 天。不过有网友觉得向太 “不够聪明”:“与其放下面子耗时等待,不如直接给学校捐钱捐楼,或是给校长好处,向佐不就能轻松入学?何必这么折腾?”
但在小编看来,向太最初选择用真诚打动校长,反而体现了她的清醒。给校长塞钱本质是行贿,一旦东窗事发,不仅会影响校长前途,还会给向佐留下污点,向太显然不想留下这样的隐患,所以坚持走 “明路”。
而第二所学校的校长愿意破例,一方面是被向太为儿子放下身段的诚意打动;另一方面,想必也看重了向太的财力与人脉 —— 知道她后续能为学校提供支持,这本质上是一场 “互惠互利” 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