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艾丽丝·魏德尔近期针对俄乌冲突与西方政策发表了一系列尖锐批评,其核心观点直指当前欧洲外交的困境与现实矛盾。 她强调俄罗斯在乌克兰设立安全缓冲区的合理性,认为普京政府没有义务放弃领土或信任反复无常的西方阵营,这一立场不仅挑战了欧盟主流叙事,更揭示了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深层逻辑。 魏德尔对德国总理默茨的批评尤为激烈。她指出,持续向基辅提供军事援助已让德国经济陷入泥潭:能源价格因中断俄气进口而飙升,工业竞争力被削弱,普通民众被迫承担高通胀与能源短缺的代价。 她呼吁默茨立即停止"自杀式制裁",转而通过外交渠道与莫斯科重建关系,否则德国将面临系统性崩溃。 这一主张与其长期立场一脉相承——早在2022年她便指出,西方用"虚假的北约承诺"将乌克兰拖入战争,而制裁实则是"搬石砸脚",如今德国制造业衰退与民生困境印证了她的预判。 她支持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动的外交接触,但驳斥了"即时和平"的幻想。在她看来,三年半的敌对状态导致互信荡然无存,欧盟早期妖魔化对话的态度更让局势复杂化。 这种矛盾心态在现实中显露无遗:曾斥责外交是"魔鬼行径"的欧洲政客,如今却对特朗普与普京的阿拉斯加会晤大加赞赏,魏德尔犀利讽刺这不仅是虚伪,更是对自身失败的承认。 针对德国可能向乌克兰派兵的讨论,魏德尔发出严厉警告。她认为军事介入将引发灾难性升级,使德国从间接支持者变为直接参战国。 这一观点呼应了俄罗斯的明确红线——莫斯科早已声明北约或西方在乌领土的任何存在均"不可接受"。 近期梅德韦杰夫关于"缓冲区覆盖乌全境"的威胁视频,正是对西方援助加码的强硬回应,暗示若武器持续流入,俄军可能推进至利沃夫边境,彻底重塑乌克兰版图。 魏德尔对泽连斯基的评价充满悲剧色彩。她指出西方在其身上植入"虚假希望",鼓励不切实际的抵抗目标,却未提供可持续的胜利路径。 这种批判在"北溪"管道事件中尤为凸显——她援引调查线索称该破坏行动系乌方所为,要求基辅赔偿德国经济损失。 此举直接挑战了西方塑造的"纯粹受害者"叙事。而特朗普近期同步指责普京"疯狂"与泽连斯基"制造麻烦",侧面印证了冲突双方策略均遭质疑的复杂态势。 当前僵局的根源,在于安全观念的根本对立。俄罗斯将缓冲区视为生存必需,正如梅德韦杰夫所言:"西方武器射程多远,缓冲区就需多深"; 而西方则视领土让步为绥靖主义。魏德尔的特殊意义在于,她拒绝接受非黑即白的叙事框架,转而强调德国应有独立判断。 当默茨民调滑向谷底,选择党却以"经济理性"赢得选民青睐,这场国内政治角力或将重塑欧洲对乌政策。 毕竟,当民众开始担忧洗澡的热水成本时,意识形态大旗便显得苍白无力。 参考资料:德国选择党领导人:美欧贸易协议证明了欧盟的软弱 2025-07-31 19:25·央视新闻
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艾丽丝·魏德尔近期针对俄乌冲突与西方政策发表了一系列尖锐批评,
观今言史啊
2025-08-26 16:23:41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