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开局充满戏剧性,一位州长公开指责他“不配当总统”,称这是“美国的失败”。 这种激烈批评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政治立场的对立,更暗藏某种微妙的心理——当特朗普以非常规手段推进格陵兰岛战略布局、挥舞关税大棒。 倒逼美联储转向时,那些遵循传统政治规则的批评者,或许在愤怒中掺杂着对“打破规则却可能见效”的复杂情绪。 关于格陵兰岛,特朗普的执着绝非突发奇想。这个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岛,相当于3.6个乌克兰的体量,其战略价值远超地理意义。 冰盖之下蕴藏着全球11%的稀土资源,而融化的北极冰层正打开一条改写全球贸易格局的“黄金水道”。 这条航道比传统苏伊士航线缩短40%航程。特朗普家族成员2025年初亲赴格陵兰岛,宣称“控制该岛对美国绝对必要”。 虽遭丹麦政府“非卖品”的断然拒绝,却迫使丹麦紧急增拨15亿美元强化防务,客观上加速了美国在该区域的军事存在升级。 美军最北端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由此获得F-35战机部署能力,成为监控北极的“鹰眼”。高关税政策表面是贸易保护,实则暗藏债务危机突围的算计。 美国联邦债务在2025年突破37万亿美元,仅年度利息支出就高达1万亿美元,超过军费与医保开支总和。 面对每年9万亿美元到期债务的“财政黑洞”,特朗普试图用关税填补窟窿——2025年7月海关税收同比激增210亿美元。 但现实残酷如冰水浇头:同期财政赤字增量达470亿美元,远超关税增收。更严峻的是,彼得森研究所报告指出,关税成本90%由美国企业与消费者承担。 推高核心商品通胀率至6.2%,普通家庭年均多支出800美元。这种“割肉补疮”的策略,暴露了美国经济治理的结构性困境。 为对冲关税反噬,特朗普罕见施压美联储转向。2025年4月,他连续两日公开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立即降息”,甚至威胁撤换。 深层动机在于转嫁政策矛盾:《财富》杂志尖锐指出,降息企图是为“抵消自身关税引发的通胀”;美联社则揭露其意图将经济衰退责任甩锅美联储。 尽管鲍威尔强调通胀“很大部分由关税引起”,但迫于白宫压力,市场仍预期6月降息。这种货币政策政治化的操作,打破了美联储数十年来的独立性传统,被经济学家视为“饮鸩止渴”。 降息虽短期缓解消费压力,却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元信用,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国内外反弹印证了策略的不可持续性。美国12个州政府起诉联邦“加税违宪”,商界预警将损失200万就业岗位。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反补贴税,实为规避美国关税的产业链重组;沙特石油人民币结算率突破23%,阿根廷直接用人民币偿债,都在瓦解美元霸权根基。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特朗普声称“关税保护美国工人”时,其家族企业却将生产线迁往越南,女儿伊万卡品牌产品多数产自亚洲。这种双重标准进一步消解政策道义性。 特朗普的非常规操作像一剂猛药,短期可能刺激出某些数据波动,却治不了美国经济的沉疴。当债务雪球滚至37万亿美元。 当盟友在关税大棒下离心离德,当降息工具被政治绑架,这些“特效药”的副作用正在反噬美国长期竞争力。 历史将检验,这种打破规则的方式是力挽狂澜的非常手段,还是加速霸权落幕的疯狂试探。 参考资料:加州州长指责特朗普政府“独裁”:不是总统应为之事 2025-06-09 08:46·财联社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开局充满戏剧性,一位州长公开指责他“不配当总统”,称这是“美国的
观今言史啊
2025-08-26 15:27:33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