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位70岁的老头率领400多名士兵偷袭被日军占领的大来公司,围墙里却

文史充点站 2025-08-26 10:26:46

1938年,一位70岁的老头率领400多名士兵偷袭被日军占领的大来公司,围墙里却扔出大量包装完好的罐头、饼干和皮鞋。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消息传到安徽定远县时,71岁的方绍舟正在家中养病,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听到消息后,立刻决定重新出山抗日。 方绍舟不是普通的乡绅,1907年,他加入同盟会,成为皖北地区的革命骨干,辛亥革命期间,他率领淮上军连续攻占定远、滁州、全椒等六座县城,成为当地有名的革命将领。 讨袁战争失败后,方绍舟被迫流亡日本,在东京期间他依然追随孙中山继续革命活动,回国后因参与护法运动,先后五次入狱,最长一次被关押了五年半。 1923年获得特赦后,方绍舟回到定远县老家,此时他已经56岁,本可以安享晚年,但抗日战争的爆发,让这位老革命家再次踏上了战场。 1938年1月,日军占领定远县城,方绍舟看到日军在当地烧杀抢掠,立即开始组织抗日武装,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很快聚集了300多名农民参加队伍。 这支队伍被称为“凤定别动队”,主要成员是当地的红枪会会员,他们的装备非常简陋,大部分人只有一根红缨枪,全队只有300多支步枪,还是村民们自发凑集的。 尽管装备落后,但这支农民武装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在方绍舟的指挥下,他们采用游击战术,专门袭击日军的运输队和小股部队,让敌人吃尽苦头。 1938年2月28日,方绍舟率部在洪山口设伏,全歼了一支20多人的日军巡逻队,这次胜利大大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情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别动队。 3月15日夜,别动队300人冒雨突袭小唐家圩日军据点,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日军被迫放弃据点撤退,这次战斗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大大改善了部队的装备状况。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4月7日,方绍舟亲自带领400名战士夜袭日军占据的大来公司据点,这次战斗从午夜打到天亮,最终成功攻占了据点,歼敌60多人。 别动队的频繁活动引起了日军的重视,他们调集重兵对定远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但方绍舟采用灵活的战术,总能在关键时刻带领部队突出重围。 5月20日,日军出动1000多人围攻武店据点,方绍舟指挥300多名战士坚守阵地,激战一整天,虽然敌人有飞机大炮支援,但始终未能攻下阵地,最后只好撤退。 在一年多的抗日斗争中,别动队与日军大小战斗40多次,歼敌4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000多件,这支农民武装的战绩,连国民党正规军都刮目相看。 别动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方绍舟丰富的军事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他善于根据敌我态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总能在劣势中找到取胜的机会。 方绍舟还特别重视对部队的思想教育,他经常给战士们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在他的影响下,部队士气始终高昂,战斗力不断提升。 当地民众对别动队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为部队提供情报,供应粮食,掩护伤员。这种军民鱼水情,成为别动队能够坚持斗争的重要保证。 但是英雄的结局却是悲壮的,1940年3月,73岁的方绍舟在处理赈灾事务时,被汉奸曹世嘉诱骗到麦田中杀害,老英雄就这样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方绍舟牺牲后,别动队群龙无首,很快就被日军各个击破,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抗日斗争,成为淮北地区抗日精神的象征。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方绍舟追授了“陆军中将”军衔,并在定远县为他建立了纪念碑,这位从辛亥革命一直战斗到抗日战争的老英雄,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荣誉。 方绍舟的一生,横跨了中国近代史的多个重要时期,从推翻封建王朝到抵抗外敌入侵,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信源:抗日英雄方绍舟. 滁州日报-定远新闻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