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去参加了腾讯的一个线下活动,和相关负责人聊了很久,晚上还喝了酒。 说实话

智远行业评论 2025-08-25 23:25:03

上周我去参加了腾讯的一个线下活动,和相关负责人聊了很久,晚上还喝了酒。 说实话,几个小时,我几乎都在吐槽,没什么好话。不过,他们愿意听,有些地方还给我反馈:嗯,这点我们内部也在争论。 这种气氛,在国内大厂里并不常见。大多数公司面对外部批评,要么一笑带过,要么自我防御说向上汇报,得服务老板,但那天,我确实感受到了一点不同。 刚才,IMA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录音。 这个功能不算炫技,但对我来说,真是刚需;最近采访、会议、活动特别多,我几乎天天要用录音转写。 飞书妙记我是会员,因为它的语音模型真的精准到挑不出毛病;通义也挺好用,但现场录的久了总慢半拍,台上人话说完了,字幕还在「加载中」,特别尴尬。 讯飞呢,贵是贵,但人工翻译有时候能救场;钉钉,说实话,用下来真心感受,准确性得提升。 所以,当 IMA 上线录音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卷起来,看谁能把语音模态做好。 不过,比起功能本身,我更在意背后透出来的气质:他们愿意听吐槽,然后把用户的刚需做到产品里,这点,才是少见的。 说到这,我不得不提企业微信 5.0。 对比钉钉、飞书每隔一两个月就甩一堆 AI 新功能的节奏,简直两条赛道。很多人觉得,这么「慢」,是不是已经错过了 AI 的窗口? 我反而觉得,「慢」是企业微信的选择。 它背靠微信 7.5 亿用户的生态,一个小按钮背后牵动的是无数使用场景,它没资格乱来;贸然堆十个新功能,一旦崩了,代价不可承受。 所以,它只能极度克制。可这种克制,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方向:协同办公的下一场竞争,是谁能把 AI 融进最细碎的流程,而且还不乱。 企业微信的亮点,是「无感」。比如: 客户聊完天,系统自动生成跟进总结;销售加了个客户,后台直接建档。这些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功能,但能帮人省下时间、少点重复劳动。 说白了,在炫技满天飞的今天,这种「笨功夫」反而更有价值。 把 IMA 和企业微信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一个共性:鹅厂在产品上既「慢」,又能听。 我没有吹,这些都是亲自体验、亲自反馈之后的真实感受。慢,是因为它得稳扎稳打;听,是因为它真愿意把用户的吐槽消化进去。 而且,这不仅是腾讯,百度这两年我也能感觉到转变:他们开始学会倾听,尝试和市场共创,愿意知道外部怎么看。 所以我觉得,AI 浪潮里,炫技很容易,能「慢」下来,听听使用者感受,再一点点把能力做好,可能很稀缺吧。腾讯 钉钉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智远行业评论

智远行业评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