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4步疏调法,还胆囊通畅   作为一名深耕中医临床三十多年的中医大夫,我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8-25 10:17:34

胆结石,4 步疏调法,还胆囊通畅   作为一名深耕中医临床三十多年的中医大夫,我深知人体就像精密的生态系统,讲究 “阴阳平衡” 和 “气血调和”。在我接触过大量的胆结石患者后,经观察发现,病机大多和 “湿热瘀结、胆腑不通” 有关。   中医上有 “胆为中清之腑,以通为用” 的说法,胆腑气机阻塞,湿热瘀血就容易凝结成石,就像胆管被水垢堵住一样,胆结石的形成正是湿热瘀滞在胆腑中慢慢积聚的结果。   容易患上胆结石的人群,身体大多存在 3 个核心问题: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胆主通降。当人体长期处于压力大、爱生气的状态,就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胆腑通降。此时胆腑气机不畅,胆汁排泄受阻,湿热和杂质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在胆囊内沉淀凝结形成结石。   湿热内蕴:如果平时饮食不节制,爱吃一些油炸、肥腻、辛辣的食物,或者长期饮酒,都会影响脾胃运化。脾胃无法正常代谢水湿,就容易酿生湿热。这些黏腻的湿热熏蒸胆腑,让胆汁变得浓稠,杂质沉淀下来,又会发展成胆结石。   正气亏虚:如果天生体质虚弱,或后天久病、过度劳累,人体容易正气不足。身体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推动胆腑气机,难以排出局部瘀滞,就容易让湿热、杂质等代谢垃圾在胆囊内积聚成石。   临床上,见过不少患者 “病急就乱投医”:   得知自己有胆结石是因为体内有湿热,就盲目用一些 “清热泻下” 的猛药,里面不乏有苦寒的药物,吃了之后不仅没排石,反而伤了脾胃;还有一些患者一知半解,觉得胆结石就要排石,就买一堆排石的药,却不知道自己还有肝气郁结的问题,导致胆腑气机更加阻塞。   胆结石临床情况复杂,每个人的病因病情又不一样,绝对不能盲目自行服药。   像 3 月份的时候,我接诊了一位 56 岁的胆结石患者,刘女士,体检发现胆囊内有 1.5cm 结石,同时还伴有右上腹疼痛、遇油腻加重、情绪烦躁、口苦口干、大便干结等不适症状。   我详细观察舌象和脉象发现,她舌质红,苔黄腻,舌下络脉略显紫暗;脉弦数。再结合症状判断,这很明显是肝郁气滞、湿热瘀阻造成的胆结石。   于是采取下面 4 步疏调法,为她制定中药方案:   疏肝利胆:重用柴胡、郁金。柴胡疏肝解郁,郁金行气利胆,就像给胆腑装上 “疏通器”,让气机能够顺畅流通,胆汁排泄无阻;   清热利湿:选用茵陈、栀子。茵陈清利湿热,栀子泻火利湿,专攻体内多余湿热;两药配合让湿热能顺利排出,这样一来胆汁不再浓稠,结石自然慢慢化解;   排石散结:加入金钱草、海金沙。这两味药是排石化石的常用药,金钱草能促进胆汁分泌,海金沙能通淋排石,专攻结石的硬核部分,让结石逐渐化小并随胆汁排出;   健脾护胃:配伍白术、茯苓。脾是 “湿热生化之源”,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健脾,固本培元,让体内的正气得到恢复,能推动湿热结石代谢,结石自然就不容易再长了。   中医治病讲究 “治病求本”,不单单盯着结石有没有缩小,而是聚焦病因病机,恢复胆腑通降、脾胃运化功能,将胆结石的病根拔起,让身体内整个生态系统恢复正常。  

0 阅读:30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