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大的失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完全就是在明朝眼皮子底下完成的,可辽东总兵李成

历史少年派 2025-08-25 08:39:04

明朝最大的失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完全就是在明朝眼皮子底下完成的,可辽东总兵李成梁却对此不闻不问,究其根源,李成梁第一是打算养寇自重,第二是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控制努尔哈赤而控制女真,第三是给自己的儿子李如松准备好一桌大餐,可李成梁玩脱了。

李成梁的第一层心思:养寇自重,保住自己的地位和饭碗。 明朝的武将,日子其实不好过。文官压一头不说,朝廷对武将也是又用又防。你太能打,把敌人都灭光了?那朝廷可能觉得你没用了,或者怕你拥兵自重,搞不好就找个由头把你调走、架空,甚至治罪。

李成梁在辽东干了那么多年总兵,位置稳如泰山,靠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辽东这地方不太平!北边有蒙古各部(像土蛮、泰宁这些),东边有女真各部(建州、海西、野人女真),时不时就闹点事,抢个边,打个草谷。

有这些“寇”在,朝廷就得倚重李成梁,源源不断地给他兵、给他钱、给他权。李成梁也确实是能打,打蒙古、打女真,胜仗不少,把辽东防线守得挺稳。但你想,如果他真把蒙古、女真都彻底打趴下、打服帖了,辽东太平无事了,那朝廷还要他这个“辽东王”干嘛?

所以,李成梁的策略是:既要打,又不能彻底打死。 他需要这些“寇”时不时地冒个头,让他有仗打,有功劳立,这样才能证明他李成梁不可或缺。

努尔哈赤,当时在李成梁眼里,就是一颗可以“养”起来的棋子。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在明朝攻打建州女真另一个首领阿台(王杲之子)时,被明军误杀。

这事儿李成梁理亏,所以他对努尔哈赤有点补偿心理,也看中努尔哈赤的机灵劲儿和对明朝表面上的恭顺。李成梁觉得,扶持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甚至让他去跟其他女真部落、蒙古部落斗,既能消耗这些“寇”的力量,又能让努尔哈赤对自己感恩戴德,成为自己在女真地区的代理人。

李成梁的第二层心思:玩一手“代理人”控制,让努尔哈赤当马前卒。 李成梁觉得自己是下棋的高手。他扶持努尔哈赤,不仅仅是养个“寇”那么简单,他还想通过控制努尔哈赤,间接控制整个女真地区。努尔哈赤当时对明朝表现得非常恭顺,年年进贡,李成梁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至少表面上是)。

李成梁觉得,自己捏着努尔哈赤的命脉:努尔哈赤要统一女真,需要明朝的认可(比如封个龙虎将军之类的官职),需要贸易(辽东的马市是女真获取铁器、粮食等必需品的重要渠道),甚至需要李成梁在军事上不干涉他吞并其他部落。

李成梁认为,只要自己牢牢掌握着这些筹码,努尔哈赤就翻不出自己的手掌心。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在李成梁看来,就像是自己放出去的一条猎狗,替自己咬那些不听话的“野狗”。

等努尔哈赤咬得差不多了,自己也该收拾收拾准备告老还乡了,那时候再让儿子李如松接手辽东,轻轻松松就能把这条已经有点壮实的“猎狗”收拾得服服帖帖,把整个女真地区稳稳当当地纳入明朝的掌控。他想得很美:努尔哈赤在前面打生打死,消耗女真内部力量;自己儿子在后面坐收渔利,最终一锤定音。

李成梁的第三层心思:给儿子李如松铺路,留个“大功劳”。 李成梁自己功成名就了,但他最看重他的长子李如松。李如松也是个猛人,打仗勇猛,有谋略,海战打倭寇时,打出了赫赫威名。李成梁盘算着,等自己退休或者调任,辽东这个摊子交给李如松。那时候,努尔哈赤也差不多把女真各部收拾得差不多了,但肯定也元气大伤。

李如松带着辽东的精锐之师,以雷霆万钧之势压过去,把努尔哈赤这个女真王给收拾了,那将是多大的功劳?足以让李如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朝廷的地位更上一层楼!李成梁这是给儿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大餐”,就等着儿子来享用。他觉得自己算无遗策,努尔哈赤就是他留给儿子刷经验、立大功的“副本BOSS”。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集结了号称十万大军(实际兵力约八到九万),兵分四路,由杨镐统帅,发动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意图一举消灭后金。结果呢?努尔哈赤凭借其集中兵力、机动灵活的优势和八旗兵的强悍战斗力,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策略,在五天之内,将明军的三路主力(杜松部、马林部、刘綎部)各个击破,几乎全歼!

明军损失惨重,文武将官战死三百多人,士兵阵亡四万五千余人。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战争的转折点,从此明朝在辽东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攻势。后金则由此确立了在辽东的霸主地位。

李成梁的“养寇”策略,本想保权位、控局面、为子孙铺路,却酿成了滔天大祸。 他低估了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和隐忍野心,高估了自己对局势的控制力。

更没料到,万历三大征会抽干辽东,也没想到自己最倚重的儿子会意外陨落。当他精心培育的“棋子”努尔哈赤挣脱了枷锁,变成吞噬大明的猛兽时,李成梁早已不在其位,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埋下的祸根,结出了萨尔浒惨败的苦果。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历史少年派

历史少年派

带你看遍中国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