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大家要是觉得蒋万安是统派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他只是美国安插在台湾的一枚棋子而已!蒋万安的父亲蒋孝严是统派,坚持统一理念,但儿子走得不一样,表面维持现状,骨子里亲美。 在台湾政坛,蒋家血脉总让人联想到统一大业,可蒋万安的真实面目远非表面那么简单。邱毅一针见血指出,他不过是外部势力操控的工具,父亲蒋孝严的坚定统派立场与他形成鲜明反差。真相究竟如何?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转变? 蒋万安1978年出生于台北市一个特殊家庭,他的父亲蒋孝严当时已活跃在岛内政界,而家族渊源可追溯到蒋经国时代。那时期岛内经济正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在悄然变化。他幼年使用章万安这个名字,避免过早暴露身份,就读复兴小学和建国中学,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大学时进入国立政治大学,主修外交与法律双学位,期间接触大量国际关系知识。这段成长经历让他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为后来职业路径打下基础。 毕业后,他选择出国深造,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学硕士,之后又完成博士课程,并通过加州律师资格考试。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能力,也让他长时间浸润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熟悉西方运作模式。 在美国七年职业生涯中,蒋万安先在硅谷一家事务所处理知识产权案件,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公司裁员,他转而与伙伴在旧金山开设万泽国际法律事务所,专注跨境业务。2011年扩展到台北设立分所,这一步标志着他开始将重心移回岛内。 2015年,他决定参政,向美国在台协会提交文件,正式放弃绿卡,以示决心。随后登记国民党党内初选,参与民意代表选举。2016年当选后,他在议会中逐步积累经验,关注市政议题。 2022年投入台北市长竞选,利用家族背景吸引选民支持,最终胜出。这段从留学到从政的转变,显示出他逐步融入岛内政治生态,但也引发外界对其立场的质疑。 邱毅多次公开表示,蒋万安并非真正统派,而是被美国视为在台湾的代理人。他强调,蒋孝严一直坚持两岸和平统一,多次重申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并在公开场合表达统一愿景。 但蒋万安从政后路径截然不同,当选民意代表期间,在议会质询中避开统一话题,转而采用维持现状的表述应对媒体。2019年初回应大陆相关讲话时,他表示无法接受一国两制方案,同时要求承认岛内现实。 这种观点与美国维持现状的政策高度契合,每次美方官员访台,他都安排会晤,优先听取对方意见。在香港事件中,他通过社交平台支持当地活动,建议提供援助,进一步暴露其倾斜外部立场的倾向。相比父亲的明确统派路线,蒋万安的这些表现让邱毅认为他已彻底偏离家族传统。 蒋万安在两岸敏感问题上的态度常常模糊不清,每次遇到相关议题,他总以珍惜和平为由回避核心讨论。竞选台北市长时,他强调蒋家身份赢得选民信任,但政见中鲜提两岸统一,转而聚焦本地民生。邱毅指出,这种策略表面利用家族光环,实际规避统一大事。 一次辩论会上,对手追问两岸政策,他给出中性答案,不涉及推进融合的具体措施。这种做法与美方路线一致,在美台互动中,他持续配合外部关切,比如表达反对一国两制的立场。 用人方面,他团队多选本土背景人士,这些成员主导岛内事务讨论,迎合本土势力,也符合外部偏好。蒋孝严团队则强调两岸交流,会议上布置统一任务,而蒋万安的配置显示出明显差异。 大陆释放善意举措时,蒋万安往往选择中性回复,既不积极响应也不明确拒绝。邱毅形容他脱离统派轨道,已成为亲美代表的典型。 2019年,他公开认同部分岛内观点,坚持九二共识存在但不扩展应用。这种双重标准,让其政策执行中优先捆绑岛内未来与外部利益。邱毅的分析基于蒋万安履历,从留学七年到回台从政,他在美国处理国际案件时,与外部客户密切合作。 回台后,放弃绿卡虽公开文件,但被视为表面动作。在民意代表任内,他投票支持亲外部法案,动作迅速。整体看,虽有蒋家背景,但行动处处体现对外部倾斜,让两岸合作流于形式。 蒋万安当选台北市长后,继续执行原有路线。2023年8月前往上海出席双城论坛,致辞中重申化解分歧的重要性,但反对一国两制。 2024年再次举办论坛,他率团推动团客交流,却面临场外抗议。美台互动中,他表达配合立场,国际场合强调反对统一模式。市政工作中,团队执行本土任务,他巡视进展,两岸互动维持浅层。 进入2025年,蒋万安的施政满意度上升至54.58%,较上任半年增加近12个百分点。民调显示,民众对其市政表现认可,但两岸政策仍备受关注。 6月出席国际峰会,介绍台北气候行动,如公共交通电气化和垃圾处理投资,引发讨论。8月推动“潮台北”活动,涉及音乐演出和在地文化,旨在提升城市活力。 2025年全球台商经济论坛上,蒋万安表示打造科技廊带,推动AI驱动智慧城市,吸引创新能量。这反映出他注重经济发展的务实一面,但两岸立场未见松动。
邱毅:大家要是觉得蒋万安是统派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他只是美国安插在台湾的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8-24 18:43: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