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当一名缉毒警察的照片被公开,这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英雄蔡晓东在抓捕毒贩过程中,与持枪毒贩殊死搏斗身负重伤,后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站史馆里,一枚编号377083的警号被单独陈列在玻璃展柜中。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金属表面,折射出的光斑像极了西双版纳密林中闪烁的晨露。 这枚永久封存的警号背后,藏着38岁缉毒民警蔡晓东最后的冲锋。2021年12月4日那个闷热的午后,他带着三个弹孔追出十几米后倒下,临终前还不忘把枪关紧保险递给战友。 在战友张康的记忆里,蔡晓东永远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2019年第一次执行抓捕任务时,年轻的张康因为听说毒贩可能持枪而浑身发抖,坐在副驾驶的蔡晓东转过头轻声说:“小伙子不用怕,到时候我站最前面。” 这句承诺成了团队里无声的默契,每次行动他都把经验不足的年轻队员护在身后。 有次在胶林追捕毒贩,警车开不进去,他带头徒步追了五公里,最后扑倒嫌疑人时才发现手臂被匕首划开了口子。 同事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防弹衣内侧布满磨破的痕迹,那是常年在丛林里匍匐、奔跑留下的勋章。 蔡晓东的冲锋从来不是鲁莽的热血。在边境潜伏侦查时,他能和队友在树上蹲守四个小时,被马蜂蛰得满脸大包也纹丝不动。 面对身高信息有误的嫌疑人,他仅凭一个对视就锁定目标,这种敏锐来自15年缉毒生涯积累的直觉。 他总结的“边境小路摸排法”至今还在队里沿用,那些被他精准标注在地图上的岔路口、密林缝隙,都是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安全坐标”。 当别的警察在办公室整理案卷时,他的工作现场永远在泥泞的巡逻道、蚊虫密布的伏击点,或是与毒贩面对面的胶林里。 “等年底任务完成,咱们拍张全家福。”这句话蔡晓东对妻子肖娟说了两年。 儿子一岁时他许诺的全家福,因为突发任务改成了视频里的匆匆一瞥;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前夕,他带着妻女在公园刚拍了两张照片,任务电话就中断了这场迟到的陪伴。 在家人眼中,他的行李箱永远备着两套换洗衣服,却总也等不到完整的假期;女儿画的“爸爸节日快乐”贴在冰箱上,直到褪色都没等来画中人的回应。 肖娟在朋友圈里写道:“你没完成的心愿,儿女为你完成”,字里行间藏着缉毒警察家属最痛的骄傲,他们习惯了等待,却从未想过等来的是永别。 2021年12月8日的景洪市,泼水广场的大屏循环播放着蔡晓东生前的画面。 自发前来的群众举着“热血洒边陲”的横幅,有人捧着刚买的白菊,有人带着孩子默默鞠躬。 退休老父亲看着儿子的遗像喃喃自语:“你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这句评价比任何荣誉证书都沉重。 在云南漫长的边境线上,这样的送别场景并非个例,自建队以来已有185名移民管理警察倒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却共同筑起了禁毒长城。 如今站史馆里的警号377083依然崭新,就像它的主人从未离开。 同事们巡逻经过蔡晓东牺牲的密林时,总会下意识握紧枪套,仿佛还能听见他那句“边境多查一克毒,内地少受一分害”的叮嘱。 在全国,像蔡晓东这样的禁毒民警还有很多,他们的脸上可能带着马赛克,他们的家人要承受无尽的牵挂,但正是这些“不能露脸的英雄”,用热血挡住了毒品向内地蔓延的路径。 2017到2021年间,全国有33名禁毒民警牺牲,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像蔡晓东这样,在危险来临时选择向前的普通人。 警号不会说话,却比任何碑文都更清晰地记录着忠诚。蔡晓东用38年人生告诉我们,英雄从来不是天生的勇者,而是在每个需要挺身而出的瞬间,都选择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普通人。 当我们享受安宁生活时,那些在边境线上默默坚守的身影,那些永远封存的警号,都在提醒着: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用生命守护的日常。 铭记蔡晓东,就是铭记所有在黑暗中逆行的禁毒英雄,他们的名字,永远值得被照亮。 资料:英雄一路走好!感谢你挡住黑暗,感谢你负重前行·中国警察网
姓姜,改不了!一辈子被钉在户口本上,连孩子都得跟着姓。姜润泽和养父姜洪涛
【1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