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向全球发布寻人启事,寻觅一位100多年前的中国人,央视也推出纪录片《寻找丁龙》。直至2023年,丁龙的身份谜团才得以解开。 丁龙原名马万昌,亦名马进隆,是广东台山白沙镇墨林村人,他生于1857年,那是一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时代。 18岁时,他和同乡一起登上了前往大洋彼岸的货轮,被卖到美国成为了一名劳工。 在修建太平洋铁路时,因其踏实勤恳,他被美国传奇人物卡朋蒂埃相中,成为他家的一名仆人,专门负责其一日三餐。 卡朋蒂埃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卡朋蒂埃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 毕业后,他先是在旧金山做律师,之后又前往西部淘金。发财之后,他创办了加州银行。 随后,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积累了巨额财富,还自行建造了一座城市——“奥克兰”,并自封为该市市长,他斥巨资建设了学校、医院、码头、船坞等配套设施。 卡朋蒂埃虽然富甲一方,但却有两个致命的弱点。其一,他视财如命,尽管很富有,却颇为吝啬;其二,他脾气暴躁,尤其是饮酒之后。 有一天,他在外面喝得烂醉如泥,回到家后便开始疯狂地打骂家中所有的奴仆,气得管家当晚就离他而去。 第二天,当他酒醒之后,看到屋里一片狼藉,便明白自己做了些什么。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影,他突然懊恼起来。 正当他以为连早餐都吃不上的时候,突然听到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原来是丁龙端着早餐恭恭敬敬地走了过来。 满脸诧异的卡朋蒂埃问道:“你怎么没有逃走呢?”丁龙笑道:“虽然您爱发脾气,但我看得出您是个好人。” 他一边给卡朋蒂埃摆早餐,一边说道:“我的祖辈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祖训教导子女为人处世之道,那就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人要忠心’。” 听完这番话,卡朋蒂埃被深深打动了,他没想到这个大字不识的奴仆,内心竟有着如此深刻的道理。 从此,他对丁龙另眼相看,两人从主仆关系直接跨越阶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 后来,卡朋蒂埃还教丁龙读书写字,让他摆脱了文盲带来的局限。为了报答卡朋蒂埃的知遇之恩,丁龙对卡朋蒂埃忠心耿耿,成为他重要的智囊和合作伙伴。 时光转瞬即逝,到了1901年,丁龙也从一个青涩少年变成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由于当时极度排华,丁龙无法继续留在美国,于是决定返回阔别已久的故乡。 为了回报丁龙多年来的悉心照料,卡朋蒂埃问丁龙有何要求,只要能帮上忙,他一定尽力而为。 想到当时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丁龙内心非常愤怒,他觉得要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要让美国人知道,我华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我们不是低贱之人,而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 于是,他决定将自己毕生的积蓄——一万两千美金,全部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用以建立汉学系。 他深知,若要让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尊重自己的国家,唯有通过文化这条纽带,让他们去了解、热爱、尊重她。 听到这些,卡朋蒂埃非常感动,他从丁龙身上看到了那种深植于骨子里的民族自信,卡朋蒂埃决定助力丁龙达成心愿。 哥伦比亚大学收到丁龙寄来的信件和汇款时有些犹豫,这时卡朋蒂埃站了出来,他向校长介绍丁龙时说:“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人和事。 而且可以这样说,在我有幸结识的出身低微但生性高贵、具有天生绅士品格的人中,如果真有那种天性善良从不伤害别人的人,他就是一个。” 正是由于卡朋蒂埃的评价和支持,哥伦比亚大学最终同意创办汉学系,卡朋蒂埃更是先后投入了50万美金用于学科建设。 慈禧太后听闻此事后,慷慨捐赠了5000余册图书,李鸿章和当时的清朝驻美大使也都参与了捐赠。 受丁龙的影响,卡朋蒂埃在晚年完全成为了一名慈善家和教育事业的赞助者。他在华人聚居地建立了加州大学,还在美国多所大学开设汉学系。 他还多次来到我国广东丁龙的家乡,向位于广州的博济医院捐款2.5亿美元。 晚年的卡朋蒂埃将自己的全部家产都捐了出去,最后不得不搬到乡下居住。 在卡朋蒂埃的老家,有一条路叫丁龙路,那是卡朋蒂埃在晚年为纪念丁龙而修建的。 然而,丁龙自1905年从美国回国后便音信全无,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2007年那则寻人启事上,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保罗说:“丁龙仅仅是众多美国第一代华人移民中的一个,他捐出的是钱,但更重要的是贡献了他的视野和理想。” 一个平凡之人,却做出了非凡的创举,他的伟大之举源于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以及融入血脉的这个民族的朴素文化传承。 正如张明敏歌中所唱: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致敬丁龙先生! 作者:静姝 资料来源:《寻找失踪101年的丁龙》中国科学报2017-07-29 《寻找丁龙的真实身份》澎湃新闻2020-06-24
200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向全球发布寻人启事,寻觅一位100多年前的中国人,央
墨羽凌轩
2025-08-23 12:17:27
0
阅读:103
用户15xxx16
在中国,象丁龙这样出身低微但拥有绅士甚至贵族品格的人,何止千千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