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是个昏君,大臣赵盾经常劝谏。劝多了,晋灵公起了杀心,派了一个叫鉏麑的刺客去

海冬谈文 2025-08-23 10:31:25

晋灵公是个昏君,大臣赵盾经常劝谏。劝多了,晋灵公起了杀心,派了一个叫鉏麑的刺客去暗杀。没想到鉏麑看到一幕场景后却自杀了。 鉏麑接了命令,趁着天还没亮,就偷偷摸到了赵盾的家。他藏在暗处,想等赵盾放松警惕的时候再动手。 可是往里一看,他愣住了。天都还没亮呢,赵盾已经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闭着眼睛养神,就等着到时间上早朝了。屋子里的蜡烛还亮着,旁边还放着几卷竹简,看样子是熬夜处理公务,根本没怎么睡。 看到这场面,鉏麑心里咯噔一下。他暗想:“这哪是坏人?这分明是个勤政爱民、时刻不忘职责的好官啊!是国家和百姓的指望。我要是杀了他,岂不是帮昏君害忠良,要遭天打雷劈的?” 这下,鉏麑可难坏了。杀了赵盾,是对国家不义;但不杀,就是违抗君王的命令,是对国君不忠。往前走是错,往后退也是错,怎么选都不对。他就是一个执行命令的人,但良心实在过不去。 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长叹一声:“让我杀忠臣,是不义;不听君王的命令,是不忠。看来今天,只有我死,才能两全了!” 说完,他猛地转身冲到院子里,用尽全身力气,一头撞向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就听“砰”的一声巨响,老槐树都被撞得乱晃,树叶哗啦啦掉下来,鉏麑当场就头破血流,死了。 这动静惊动了赵盾家的人,大家跑出来一看,都吓傻了。赵盾也闻声出来,看到槐树下的尸体和血迹,又从他身上搜出了匕首和晋灵公的密令,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他对着鉏麑的尸体难过地说:“这是一位义士啊!他用死来劝谏君王,他的事迹会流传千古的!” 这件事很快就在朝廷和民间传开了。晋灵公听说后,先是气得要命,后来也有点惭愧,但他终究没有悔改,后来还是被赵穿杀掉了。 鉏麑就是个普通人,但他用最惨烈的方式,反抗了暴政。他的死,不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更是用生命向昏君进行的最后一次劝谏,是为了捍卫人间的公道。 后来也有人讨论,说君王的命令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上级是错的,下面的人还要不要听?鉏麑虽然只是个武士,身处绝境,好像除了死也没别的路可走,但他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真正的忠,不是忠于某一个人,而是忠于内心的道义,忠于天下百姓。 那棵老槐树,据说后来很久都在。很多人去凭吊,感叹这棵树见证的不只是一条生命的逝去,更是一个人在良心和命令之间,选择了良心的勇气。鉏麑的名字可能不如其他刺客出名,但他面临的矛盾和心理挣扎,却显得特别真实和悲壮。晋灵公 刺客

0 阅读:0
海冬谈文

海冬谈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