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婆婆火了!”8月21日报道21个月孩子突然给了妈妈一巴掌,妈妈顿时愣住了,婆婆看到后,迅速出手教育,安慰完儿媳后,对孩子说:“这是我女儿,凭什么让你打”,经过一番教育,孩子接下来的举动,让人意想不到,网友:这才是最正确的传教方式![月亮] 孩子站在推车上玩耍时,突然抬手打了面前的妈妈,妈妈还没来得及反应,一旁的婆婆立即抓住孩子的手,轻拍手背说“不能打妈妈”,孩子想哭,婆婆蹲下与他平视,指着妈妈说“你看,妈妈会疼的”。 最让人暖心的是孩子的反应。听完奶奶的话,小家伙主动伸手轻抚妈妈的脸颊,动作特别温柔,这个细节让很多网友感动,有人说“孩子真的懂了”。 这个教育方式之所以获得认可,在于它避开了两个常见误区,一是老人无底线宠溺,孩子打人也觉得“还小不懂事”;二是父母严厉打骂,让孩子害怕而非理解。 婆婆的做法恰好找到平衡点,她既维护了儿媳的尊严,又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传递规则,没有长篇说教,也没有严厉责骂,就是简单直接地告诉孩子“这样不对”。 孩子在家打长辈、抢东西、发脾气,老人觉得“小孩子嘛”,父母却认为“必须管教”,两代人教育理念不统一,孩子反而不知道边界在哪里。 1—3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教育方式,会影响他们对人际边界的理解,如果从小没有边界感,长大后很难学会尊重他人。 儿童教育专家建议,面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最重要的是全家统一标准,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要对同样的行为给出相同的反馈。这样孩子才能建立清晰的是非观念。 这位婆婆的做法还有个亮点:她把儿媳称为“我女儿”。这个细节传递了重要信息——在这个家里,儿媳不是外人,而是需要保护的家人,这种态度对营造和谐家庭关系很重要。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有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强,光讲道理就够了;有的孩子需要结合行为干预才能明白,父母要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选择方法。 婆婆的教育方式体现了几个要点:及时制止、温和解释、引导共情,她没有因为孩子小就忽视问题,也没有因为是孙子就护短。这种平衡很难得。 现在这个21个月大的孩子可能还不完全理解发生了什么,但他已经开始学习一个重要道理:家人之间要相互尊重。这种早期教育的影响,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深远。 教育孩子需要全家配合,标准要统一,方法要温和而坚定,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同时,也明白爱是有边界的。 网友评论: 这婆婆三观太正了!很多老人护犊子说“孩子小不懂事”,结果惯出一身毛病。 适度惩戒+讲道理才是王道!孩子其实能听懂,就怕家长双标。 羡慕了!我家婆婆只会说“打一下怎么了”,气得我直接怼回去。 建议全国推广这种奶奶!现在熊孩子就是缺边界感。 信源:南阳网 2025年8月21日
13岁女孩走了,跪行拾荒的胡雷哭了:我把她当亲姑娘刚刚刷到胡雷的视频,他蹲在地
【1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