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

雾烬 2025-08-22 14:23:42

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尸体伪装成一个重伤的人,然后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1939年,白求恩在黄石口村去世,此地位于战争前线,日寇在附近频繁扫荡。如若被日寇发现白求恩的遗体,肯定会被大肆破坏,于是如何保护和转移白求恩的遗体成为了头等大事。 黄石口村炮火肆虐,上级容不得一点耽误,派出一队人将遗体先转移到相对安全点的木兰村。可日军封锁交通要道,转移谈何容易。 战士商量下,为避免引起日军注意,将遗体化装成重伤员,用担架运送。 事不宜迟,11月12日上午,在白求恩牺牲几小时后,战士在漫天雪花中踏上了转送遗体的旅程,一刻也不敢怠慢。 兵贵神速,正午时分,白求恩的遗体就被转移到木兰村的交通站。这里的工作人员将遗体安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房间中,等待时机成熟,进行下一步转移。 可日军仿佛预料到一般,木兰村周围频频出现日寇扫荡的身影,护送遗体的战士意识到木兰村也不安全,但村外又有日军封锁。综合考虑下,战士趁着黑夜将遗体转移到木兰村旁的一个小自然村里。 这个村子在山梁上,只有八户人家,十分隐蔽,但战士为了万无一失,商议决定下,将遗体藏到村子一户人家的地窖中,并以柴火覆盖。 天蒙蒙亮,战士们又开始急行军,他们的目标是将遗体带往于家寨,那里远离前线,十分安全。这一路上战士们不仅要躲避日军的侦察,也要应对恶劣的天气,可谓艰难险阻。 经过三天的时间,于11月15日傍晚,战士们将白求恩的遗体秘密地转移到于家寨,他们的任务暂时结束了,于家寨休养所的医护人员开始忙碌起来了。 当时没有遗体防腐条件,休养所的医护人员只能赶紧对白求恩的遗体进行整容、净身,赶紧下葬。这期间有不少的群众自愿来到休养所提供帮助,有许多人见到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遗容后,不由得潸然泪下。 两天后,边区机关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在白求恩下葬前,医护人员给他穿上了一套崭新的八路军军装,这是纪念他是以一个战士的身份牺牲的。 聂荣臻司令员是第一个来到遗体旁边进行告别的,在一个月前两人还共同在前线作战,可如今却天人相隔,此番此景,这位久经沙场的司令员也不禁落下眼泪。 于家寨的群众们为纪念白求恩,自发的用村里最好的柏木,制作了一口棺材,以表示崇高敬意。 当天夜晚,群众和战士们一起,将白求恩的灵柩下葬在于家寨的南边。完毕后,群众和战士又一起将地面处理平整,不留坟头,不立墓碑,不做标记。 这是为了防止日军发现白求恩逝世后大肆宣传,也是为了防止日军发现白求恩的墓地后进行大肆破坏。 从三天后的情况来看,此举确实未雨绸缪,当时日军扫荡于家寨,并未发现白求恩墓地。 建国后,白求恩的灵柩被迁葬至石家庄的烈士陵园,同他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葬在一起。 信息来源: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永恒的纪念》 文|饮用纯净水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3

猜你喜欢

雾烬

雾烬

雾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