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二十多年前,一部名叫《雍正皇帝》的电视连续剧非常火爆,连带该剧

烧伤超人阿宝 2025-08-21 17:57:19

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

二十多年前,一部名叫《雍正皇帝》的电视连续剧非常火爆,连带该剧的同名小说也风靡一时。

阿宝这个年龄的中老年人,大都看过不止一遍,对剧情非常熟悉。

小说里面,讲了一个“斩白鸭”的故事:

康熙微服私访,赶上刑场杀人,他发现即将被公开斩首的这名“案犯”和卷宗记录的罪犯年龄明显不一致,卷宗上的死刑犯是个老头,而这个马上被砍头的“案犯”却是一个年轻人。

康熙于是紧急叫停行刑,询问后发现:死刑犯早已经被掉包了,真凶早已经逍遥法外,而这个即将被斩首的年轻人叫张五哥,因为家里贫困,收钱来为罪犯替死。

有人告诉康熙:这种死刑罪犯可以花钱找人替死的事情,早已经众所周知,叫做“斩白鸭”。

得知此事的康熙勃然大怒,让八皇子彻查“斩白鸭”产业链和幕后黑手。

有夺嫡之心的八皇子,很想在父亲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于是就雷厉风行的去查。

没想到,一查竟然发现:斩白鸭这个产业链的幕后操盘手竟然是自己的心腹,而自己也每年从斩白鸭这个产业中获得巨大收益。

最终,八皇子无奈之下,只能和一众心腹商议决定:把几个和张五哥这起案子有关的底层官吏抛出来,给予或轻或重的处罚,并就此结案。

然后硬着头皮给康熙皇帝报告:张五哥斩白鸭案,是这几个底层官吏为非作歹制造的个案。罪犯花钱买人替死的事情,全国就此一起。对其他被杀死刑犯进行了认真核查,未发现违规情况。

那为什么全国仅发生一例的斩白鸭案件,竟然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无意中发现了呢?

这不巧了嘛!全国就这么一例,就让您老人家无意中给发现了。

面对自己亲生儿子给出的调查结论,康熙皇帝虽然非常恼火,但思虑再三,最后也只能无奈的捏着鼻子接受,承认斩白鸭案件全国就这么一例,而这一例恰巧被自己赶上了。

不仅接受了调查结论,还嘉奖了八皇子。

而满朝文武,也都缄口不言,默认了朝廷对此事的处理,默认全国就这么一例,默认这唯一的一例恰巧被微服私访的皇帝给赶上了。

其实,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

八皇子的调查结论,是完全经不起认真推敲的。

首先,按照我们正常的逻辑:任何一个部门,腐败的深度和广度,应该是成正比的。

一个部门绝大部分人都很清廉,只有个别人有轻微腐败,这是符合正常逻辑的。

一个部门绝大部分人都腐败,其中个别人极度腐败,这也是符合正常逻辑的。

一个部门有个别人极度腐败,同时其他所有人都清廉自律清白无瑕,这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

因为,这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

“斩白鸭”这种事情,不仅性质极其恶劣,伤天害理令人发指,其涉及的部门人员也必然众多,需要一个规模不小的完整腐败链条才能完成。

如此深度的腐败,竟然没有任何的广度,只是唯一的个案,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事情。

第二,按照我们的正常逻辑,当一个腐败产业的整个产业链条被打通,这个产业链几乎不可能只给一个人服务。

就像毒贩们千辛万苦打通一条贩毒渠道,他们不太可能仅用这个渠道运送一次毒品。

“斩白鸭”这样涉及诸多部门和官员的腐败链条一旦被打通,这个黑色产业一旦形成,就几乎不可能只为某一个人服务。

第三,腐败涉及的都是中下层官吏,和腐败仅此一例,在逻辑上是难以同时成立的。

既然这事儿是几个中下层官吏就能搞定的,那就说明这事儿不难。

既然不难,那就不太可能只有一例。

反而,如果这事儿是某个朝廷位高权重的王爷亲自操办好不容易办成的,那倒可能真的只是个案。因为这种高难度和高门槛,注定了这种腐败模式难以流行,腐败规模大不了。

也就是说:八皇子说这事儿是几个中下级官员干的,和他说这事儿全国仅此一例,这两点在逻辑上是难以同时成立的。

如果这种事情几个中下级官吏就能办成,那这个黑色产业链的规模就肯定不会小。

舞弊的门槛这么低,舞弊的难度这么低,舞弊的代价这么低,舞弊的收益这么高,而舞弊的却只有这一例,这不太可能。

反过来,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只有一例,那就证明操办此事的难度系数极高,不太可能是几个中下级官吏能搞定的,背后有大boss没有被揪出来。

全国就这么一例,恰巧被无意中给发现了。

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烧伤超人阿宝

烧伤超人阿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