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热的电影《南京照相馆》,里面居然有三个硬伤。 很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一是年龄大了,对看电影没兴趣。二是现在的电影不论是从质量还是内容方面,实在是不敢恭维。与其花那个时间去看电影,还不如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会儿书舒服。 目前正在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虽然热度爆棚,好评如潮,但是争议也不少。比如,梁宏达先生就认为,该片内容与史实严重不符。 一部既有热度又有争议的电影,引起了老王的兴趣,遂决定进电影院去看看。 整体上来说,这部电影拍的还是不错的,看的过程中有几次老王还流了眼泪。 当电影结束、室内灯光亮起来时,并没有我以前看到的那种椅子板掀起时的咔咔声,也没有小孩子的哭闹声,更没有人们的喧哗声,甚至连小声的交头接耳声都没有。 大家都是低着头默默地走出电影厅,看得出来,所有人都被电影中的情景打动,心情都很沉重。可以说,这部电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尽管如此,老王还是从中发现了三个硬伤,可谓白璧之瑕,让老王如鲠在喉,不能不一吐为快。 第一个硬伤,就是日本鬼子攻打南京城时攀着云梯爬城墙,这个情节与史实严重不符。 只有在冷兵器时代,因为没有破城墙的办法,士兵们才会冒着如雨点般的弓箭、石头,仰面攀着云梯爬城墙。可是,日本鬼子攻打南京时是1937年,武器早已进入现代化时代,日本又是军事发达国家,上面有飞机轰炸,下面有坦克大炮,这些威力强大的现代化武器,分分钟就能把城墙炸塌,还用得着云梯这种大量损伤士兵生命的做法吗? 也许,导演想用这种方式拍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是严重违背了史实,使电影失色不少。 第二个硬伤是,那个名叫林毓秀的女演员,逃出来时带着两只大箱子,而其中一个箱子里居然藏着一个国军士兵。 这个情节更加失实,你想想啊,先不说一个女人,能不能搬动装着一个大男人的一二百斤的大箱子,就是那层层日本鬼子关卡,她怎么能过得去?莫非日本鬼子都是傻子,那么沉的箱子都不知道仔细检查一下,或者检查了根本没有看到?这也太搞笑了吧。 第三个硬伤就是,当翻译官给苏柳昌和林毓秀弄来两张通行证让两人逃出南京城时,两人居然将通行证让给照相馆老板的妻子和孩子。如果前两个情节是违背史实和失实的话,这个情节可以说是十分荒唐。 因为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想逃命,陈阿泰和林毓秀是普通人,他们没有理由思想那么高大上,舍己为人。还有就是,把两个成年男女的证件换成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虽然他们换了照片,并细心地用笔画了假印章,但是这种假造的证件太容易被识破,他们难道想不到吗? 果不其然,女人和女孩都没能通过关卡,被日本鬼子识破假证件并杀害。我实在是想不明的,导演在电影中安排这个情节是想说明什么? 老王指出该影片中的三个硬伤,并不是要否定电影的主题。相反,老王坚决支持多拍此类内容的电影,让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家仇国恨。老王指出三个硬伤的目的,是希望再拍此类主题电影时,要尊重史实,情节合理,逻辑顺畅,这样才能更好发挥电影的宣传教育作用。
最近大热的电影《南京照相馆》,里面居然有三个硬伤。 很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一是年
历史的回音
2025-08-21 12:17:47
0
阅读:26
梅西哥
可怜可笑的自媒体,满篇自以为是。你去南京吗?你知道南京的城墙是多么易守难攻吗?居然说什么现代战争没有爬城墙,还妄称与史实不符!我用事实告诉你: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保卫战中试图攻占中华门城墙,与中国守军(第72军补充旅第1团、第88师第523团等)发生激烈战斗。日军通过炮轰和敢死队攀爬强行突破,守军顽强抵抗但最终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