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后悔莫及,中国竟豁出去了、放弃大单,让澳洲白捡漏? 2025年1月,萨斯

文史充点站 2025-08-21 11:24:00

加拿大后悔莫及,中国竟豁出去了、放弃大单,让澳洲白捡漏? 2025年1月,萨斯喀彻温省农户汤姆森看着自家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油菜籽,心情复杂,这些黄澄澄的小粒子原本要运往中国的压榨厂,如今却因为100%的关税壁垒变成了滞销品,与此同时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农户正忙着装运5万吨油菜籽,目的地同样是中国。 这场突如其来的贸易转向,源于中国商务部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临时裁定要求进口商缴纳70%的保证金,直接让加拿大油菜籽在华销售变得无利可图,2024年加拿大向中国出口油菜籽及相关产品价值49亿加元,占其同类商品出口总额的65%。 加拿大农户的焦虑不难理解,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加拿大年产量约1500万吨,其中70%用于出口,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消化了加拿大近一半的产量,还提供了稳定的价格预期。 问题早有征兆,2019年中国以检疫为由暂停了加拿大几家主要出口企业的资格,直接导致当年对华出口量下降40%,虽然2022年部分企业获得恢复,但好景不长,2025年的反倾销调查再次打断了贸易往来。 加拿大并非没有尝试开拓其他市场,欧盟每年进口约200万吨菜籽,但价格比中国市场低15—20%,日本市场体量更小,年需求仅50万吨左右,印度虽然是消费大国,但对价格极为敏感,加拿大的高成本产品难以竞争。 更关键的是产业链适配问题,加拿大的种植、仓储、物流都围绕中国市场需求设计。中国偏好高油酸品种,加拿大为此调整了种植结构,运输路线也主要通过温哥华港发往亚洲,转向其他市场需要重新布局。 澳大利亚的机遇来得正是时候,这个南半球国家的油菜籽年产量约500万吨,虽然只有加拿大的三分之一,但供应相对灵活,中粮集团此次采购的5万吨澳洲油菜籽,到港价格约580美元/吨,比加拿大产品便宜近100美元。 澳洲农业的恢复轨迹颇为戏剧性,2020—2022年期间,受中澳关系影响,澳洲大麦、葡萄酒、煤炭等产品在华份额大幅下滑,以大麦为例,2019年澳洲占中国进口量的57%,2021年几乎清零。 转机出现在2023年,随着双边关系缓和,中国逐步取消了对澳洲产品的贸易限制。大麦重新获得准入,葡萄酒关税也被取消,如今油菜籽订单的出现,标志着澳洲农产品在华市场的全面复苏。 不过澳洲的产能并非无限,其年产量中约60%长期供应欧洲市场,剩余产能有限,而且澳洲农业容易受气候影响,2022年洪灾就曾导致油菜籽减产30%,要完全替代加拿大的供应份额,澳洲还需要时间和投资。 从中国的角度看这次供应商调整体现了农产品进口多元化的战略考量,中国已将油菜籽进口来源从过去的加拿大独大,分散到俄罗斯、阿根廷、澳洲等多个国家,俄罗斯菜籽油进口量在过去三年增长了300%,阿根廷也签订了50万吨豌豆的年度供应协议。 国内产能建设同样在加速,中国非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已突破600万亩,本土化生产能力逐步提升,这种内外并举的策略,既保障了供应安全,又增强了贸易谈判的主动权。 中国对加拿大的贸易措施并非一刀切,猪肉和水产品只加征了25%的关税,远低于油菜籽的100%,这或许反映了不同产品的替代难度和战略重要性。 猪肉市场上加拿大占中国进口份额仅8%,且国内生猪产能过剩,适度限制进口反而有助于稳定国内价格,而菜籽油关系到食用油安全,中国必须确保供应链的绝对稳定。 这场贸易博弈对全球农产品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加拿大农户开始考虑转种小麦或大豆,部分加工企业已启动裁员计划,阿尔伯塔省政府表示将提高农业稳定计划的补偿比例至90%,帮助农户渡过难关。 澳洲方面则在评估产能扩张的可能性,新南威尔士州农业部门透露,正在研究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的可行性,但受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限制,短期内难有大幅提升。 对其他农产品出口国而言,这次供应链重构提供了宝贵经验,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再次得到验证,多元化布局成为必然选择,同时地缘政治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日益加深,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策略。 从长远看全球农产品贸易正在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单纯追求成本最低的时代或将终结,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控性变得同样重要,在这个新的游戏规则下,灵活应变的能力可能比传统的成本优势更具价值。 加拿大要想重新获得中国市场,除了等待政治关系改善,更需要在产品差异化和供应链创新上下功夫,而澳洲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将临时订单转化为长期合作,还需要在产能建设和质量保障上持续投入。 参考资料 《中国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籽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新华网,2025年2月

0 阅读:58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