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当有温度:别让“及时”变“失度” 安徽阜阳“老人未逝,政府提前上门谈火化”的争议,让不少人想起类似经历。我奶奶去世时,刚咽气不到两小时,民政局工作人员就已上门提火化要求。我们本就打算按规定办理,这过于“及时”的介入,反而给悲痛中的家人添了堵。 这类情况背后,是基层殡葬改革的精细化管理尝试。为落实火化政策,村里会对高龄、重病老人重点关注,建立台账跟踪,以便及时介入避免纠纷。初衷虽好,但时机把握不当,就容易变味。 殡葬改革既需政策刚性,更需人文温度。普及政策可以在平时,在老人健康时、家庭平静时耐心讲解,而非在生命垂危或刚离世的敏感时刻急于介入。群众大多理解火化的环保意义,抵触的往往是缺乏尊重的“一刀切”。 政策执行的速度与温度可以兼顾。让逝者有尊严、让生者得慰藉,带着温情推进改革,才能真正赢得群众认同。
这就是舆论反噬呀,一个自以为是,一个引以为戒。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