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万万没想到!俄罗斯突然宣布了!8月18日,俄罗斯突然喊话西方:同意给乌克兰安全保护,但必须同时给俄罗斯"更可靠"的保障,还点名要超过1990年北约的承诺水平。 信源:新华社——俄官员:俄亦期望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 在国际冲突中,“安全承诺” 总是被寄予厚望,人们总是在期待它能终结敌对带来和平。然而,当我们剥开层层外交辞令,会发现这份承诺的真实面貌远比想象中复杂。它既可能成为信任的基石,也常常异化为权力博弈的工具。 俄罗斯对安全保障的执念让他们反复提及 1990 年,当时美国曾对苏联做出北约 “不东扩” 的口头承诺。但事实是北约陆续接纳了 14 个前苏联阵营的国家。这种被背叛的感觉,让莫斯科今天极度渴求一份 “白纸黑字、不能反悔” 的法律文件。 他们希望用条款的刚性,彻底锁死未来任何变动的可能。而这种对绝对确定性的追求,反映了强者在谈判桌上的主导姿态,试图用法律语言来定义自身安全边界,并要求对方无条件接受。 当然,承诺就是会随着权力关系的变化而改变,在一个推演至 2025 年的场景中,乌克兰可能获得一份 “类北约第五条款” 的安全保障。 但是到时候,攻击行为如何界定?保障机制的触发由谁裁定?各个保障国的具体义务是什么?这些关键问题的模糊,使得这份承诺的执行力大打折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要求 “更清晰的说明”,恰恰暴露了弱者在接受承诺时的无奈与担忧。这份看似坚实的保障,很可能因为解释上的弹性而变得脆弱不堪。 而提出安全承诺的动机,往往服务于更深层次的战略目标。所以俄罗斯选择在乌克兰反攻未达预期、西方援助出现疲态的时刻抛出和谈议题,这让一些东欧国家嗅到了 “谈判陷阱” 的味道。 在俄军炮火持续轰击乌克兰基础设施的同时,莫斯科发出的和平呼吁,很难不被解读为一种战术调整。其目的或许是为了分化西方阵营,为发动冬季攻势争取宝贵的准备时间。将自身安全与乌克兰问题进行 “打包销售”,更是一种强行设定议程的外交操作。 所以在普京 “原则同意” 保障乌克兰安全,这并非是立场的转变,反而像一次精心计算的策略调整,旨在实现多重利益。再加上摆出和平姿态有助于缓解日益沉重的国际制裁,为国内经济赢得喘息之机。 而这份承诺以一种变相的方式,既固化了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地位,又确保了俄罗斯所看重的战略缓冲区。与此同时通过立法承诺 “不再进攻欧洲”,换取国际社会对其占领乌克兰部分领土这一 “既成事实” 的默许。 当有报道称和平的前提可能是乌克兰放弃东部领土时,安全承诺的本质便清晰地暴露出来。它变成了大国之间用他国主权与人民的生命进行利益交换的筹码。 无论是为俄罗斯量身打造的超规格保障,还是为乌克兰设计的模糊条款,这些 “定制化” 的方案都无法解决欧洲安全秩序的系统性失灵。问题的根源在于一种过时的地缘政治思维,即 “安全困境” 的再现。一个国家越是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就越会引发邻国的不安,最终导致所有人都更不安全。 将俄罗斯这样的大国长期排斥在一个有效的安全体系之外,本身就是不稳定的根源。同时再加上乌克兰设计的特殊保障,又可能对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国产生复杂的连锁反应,迫使它们在地缘夹缝中做出更为艰难的选择,进而引发新的地区动荡。 而长远的解决方案,需要超越传统的军事承诺,转向建立具体的互信措施,例如军事演习相互通报、武器核查机制等。同时,也需要将安全议题从传统领域拓展至网络、经济等新维度。 所以俄罗斯的诉求与乌克兰的困境,共同指向了欧洲到底需要一种怎样的共同安全秩序这样一个关键问题,这是一个远非任何单一协议所能解答的时代命题,我们这代可能还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了8月18日,俄罗斯突然喊话西方:同意给乌克兰安全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