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军攻打硫磺岛的经验,中国武统时,要特别警惕:台军很可能已经挖空台湾山脉,利用山脉掩护进行轰炸,用山中的暗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抢滩登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当年美军攻打硫磺岛时,日军把整座岛屿挖成了蜂窝状的地下迷宫,光坑道就有18公里长,墙壁厚达3米,连美军72天的狂轰滥炸都没伤筋动骨。 这些工事伪装成天然岩洞,美军从头顶走过都发现不了,直到背后突然冒出子弹。 更绝的是日军把机场下的地道和各阵地连通,栗林忠道的指挥所藏在峭壁环绕的袋形区,美军陆战队打了半个月才啃下来。 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让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整个战役打了36天,伤亡比高达1:1.23。 现在台海的情况,台军简直把硫磺岛那套玩出了新花样。他们早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掏空中央山脉,花400多亿新台币打造的佳山基地,把整个山体挖空成能藏250架战机的地下堡垒,隧道里不仅有弹药库、油料库,还有直接连通花莲机场的2500米跑道。 他们还把苏花高速公路修成了备用跑道,路面混凝土厚度和机场一样,战时战机拖出来20分钟就能升空。这些地下工事可不是单纯藏飞机,佳山基地周围25平方公里内密布9处防空导弹阵地,形成了“地堡+火力网”的立体防御。 台军的算盘打得很精:先放解放军登陆,等舰艇靠近滩头时,藏在山脉里的“雄风-3”反舰导弹突然从山洞里冒出来,专门打两栖舰的软肋。 当年日军在硫磺岛用120毫米岸防炮藏在2米厚的混凝土里,现在台军把同样的战术升级了——他们在中央山脉东麓的悬崖下挖了大量暗堡,反舰导弹发射车平时藏在洞里,战时直接推到崖边射击,从弹道上看,解放军导弹要先爬过山脉再俯冲攻击,难度比打平地目标高十倍。更麻烦的是台军把反舰导弹和无人机结合,用山脉里的观察哨引导“雄风-2E”巡航导弹,专门打登陆舰队的指挥舰。 解放军要破这种防御,得把“钻地弹+温压弹+电磁脉冲弹”组合起来用。当年美军用GBU-57钻地弹能穿透61米混凝土,解放军的类似武器虽然没公开型号,但从军工发展水平看,打穿台军3米厚的工事不在话下。 更关键的是要切断他们的“神经”——台军地下指挥所靠光纤和卫星通信,解放军的电磁脉冲弹能瞬间让整个山脉的电子设备瘫痪。当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用“之字形”坑道防毒气,现在解放军可以用温压弹往通风口里一丢,瞬间抽干坑道内的氧气。 最棘手的还是台军把城市防御和山地防御连成了网。他们在台北港周边用集装箱、水泥块堆了6道防线,同时在阳明山的山洞里藏着“陶-2B”反坦克导弹,等解放军装甲部队推进时,山上的观察哨会直接引导火力打击。 更阴的是他们演练用捷运系统运兵,把“云豹”装甲车藏在地铁站里,等解放军进城后突然冒出来打伏击。这种“滩头放进来、城市缠住你、山地拖死你”的战术,比硫磺岛的防御更复杂。 其实台军这套看似严密的防御有个致命弱点:所有地下工事都依赖电力和通风系统。 当年日军在硫磺岛因为缺水缺电,最后只能靠精神鸦片硬撑,现在台军的山洞里虽然有小型医院和通信中心,但一旦解放军用石墨炸弹瘫痪电网,整个地下系统就会变成闷罐。 更重要的是现代战争讲究体系破击,解放军的火箭军完全可以在登陆前三天,用东风-15C钻地弹把台军的主要坑道入口封死,再用无人机群在山脉上空巡逻,发现哪个洞口冒烟就来一轮精确打击。 历史的教训明摆着:再坚固的工事也挡不住体系化的打击。当年硫磺岛的日军以为地下堡垒能万世永存,结果被美军的喷火坦克和推土机彻底碾碎。 现在台军想靠挖山来延续“台独”幻想,就像用竹篮装水——窟窿早就被解放军的反制手段戳得千疮百孔。真正该害怕的不是山体里的暗堡,而是当第一波钻地弹炸开洞口时,那些躲在阴影里的人突然发现,他们手里的武器早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
美国要彻底绝望了,解放军登台战术公开,上万自杀无人机冲滩破障,美军来了也守不住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