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失势的亲王庆亲王汇丰银行存款就被英国佬爆出来有700多万英镑,换算就是一亿白银,差不多现在的200亿rmb。 这还只是一个汇丰银行的账户。 1911年的秋天,武昌城头的枪子儿还没崩到北京城。 英国驻华记者莫理逊偷偷在《泰晤士报》上,公布了一则重磅新闻! 大清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偷偷在香港汇丰银行存了七百一十二万五千英镑! 乖乖!这钱折合成当时大清的白银一亿两还多,顶朝廷一年收上来的钱粮! 消息传回宫里,小皇帝溥仪惊得差点从龙椅上出溜下来。 满朝文武、市井小民,全都炸了锅。 谁承想啊,老佛爷嘴里那个“窝囊”庆王爷,竟然背地里愣是把国库掏了个大窟窿! 奕劻这主儿,发迹史就是一出宗室窝里烂的现形记。 他爹绵性,早年就因行贿谋爵位被人举报了。 他小时候,家道早败了。 奕劻自个儿,是过继给没儿子的庆郡王绵愍,才勉强混了个贝子爵位。 搁宗室里,那就是个编外人员,没人拿正眼瞧他。 可这小子有一样绝活,写的一手好字! 就凭这刷子把式,他成了慈禧太后写家信的“代笔先生”,算是抱上了大腿。 奕劻鬼精鬼精的,摸透了老佛爷的脾性。 她老人家喜欢“无能”且”庸俗“的清官。 于是,奕劻就使劲往“草包”和“钱串子”的人设上靠。 就这样一直伪装,慈溪真相信他觉着窝囊,掀不起什么风浪。 等恭亲王奕䜣倒了台,慈禧顺手就把这“放心牌”的奕劻扶上了位。 好家伙,一路加官进爵,最后混成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官拜内阁总理大臣,算是顶了天了。 慈禧还当捏着个软柿子,哪知道是喂肥了头饿狼。 位子坐稳了,奕劻算是彻底撒了欢儿。 他那王府门房,收黑钱的排成了长龙,成了大清官场最大的“黑市”。 这主儿收钱不挑,蚊子腿也是肉,来者不拒。 收钱就办事,钱多办大事,钱少办小事,讲究个“信誉”。 这里头,最大的“财神爷”就是袁世凯。 袁大头直到他的喜爱,就开始对庆王府是“三天一小送,五天一大送”。 年节更甭提,厚礼流水似的往里抬。 奕劻也够意思,在朝堂上给袁世凯当“护法金刚”,扫清绊脚石。 袁世凯能在清末官场翻江倒海,回回遇险都能溜,全仗着这位“钱袋子王爷”在背后使劲儿。 奕劻贪,不光伸手接,还长爪子捞。 他精得很,把泼天富贵,全存进了英国人的汇丰银行,成了大清头号“裸官”。 1911年莫理逊捅出来的那七百一十二万五千镑,才只是汇丰一个户头! 这笔钱要是撒地上,能把紫禁城的金砖铺三遍! 这还不算他在京城内外置办的宅子、田地、铺面,还有那些说不上价的古玩珍宝。 最气人的是,甲午打输了要赔款,庚子年又割地赔款,朝廷穷的很,连八旗子弟的俸禄都发不出了,这位庆王爷倒好,在汇丰的保险库里,守着金山银山睡大觉! 1911年10月,武昌一声炮响,袁世凯瞅准机会要篡位。 眼瞅着大清要完犊子,奕劻这老小子,麻溜儿的转头成了袁世凯的“说客”。 他可不管什么宗室亲贵的唾沫星子,也不顾江山要塌,一门心思给袁世凯当马前卒。 在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仪跟前,他那张嘴能把死人说活了,唾沫横飞地忽悠“退位保平安” 1912年2月,清帝退位诏书一下,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江山,算是彻底歇菜。 这位世世代代吃皇粮的铁帽子王,愣是亲手给爱新觉罗家的祖坟填了最后一锹土。 大清一亡,奕劻吓得跑天津租界躲着。 等风声小点溜回北京,傻眼了:“昔日里煊赫无比的庆王府,早让红了眼的宗室和乱兵抢了个精光毛!” 曾经那富可敌国的银子,也没护住他。 1917年,奕劻在提心吊胆和穷困潦倒里闭了眼。 末代皇帝溥仪恨他恨得牙根痒痒,商量给他谥号时,憋着劲儿想用“缪”、“丑”、“幽”、“厉”这些最埋汰的字眼。 最后是他爹载沣一帮人好说歹说,才勉强给了个糊里糊涂的“密”字。 溥仪到老提起来还气得哆嗦:“奕劻收袁世凯的黑钱,撺掇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江山,就断送在这老小子手里!” 奕劻这一辈子,就是晚清烂到根儿上的活标本。 他那顶“铁帽子”,终究是让自个儿的贪心给压塌了。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大清“裸官”庆亲王曾被外媒曝存款712.5万英镑)
1911年,失势的亲王庆亲王汇丰银行存款就被英国佬爆出来有700多万英镑,换算就
万物聊综合
2025-08-19 17:13: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