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8月17日报道:巴西总统卢拉向特朗普喊话:“播种粮食,不要播种暴力和仇恨”,“我们爱美国,也爱中国、俄罗斯……” 事情的起因是美国政府在今年7月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巴西输美商品征收50%惩罚性关税,其中葡萄等农产品首当其冲。这一决定表面上是指责巴西的“贸易壁垒”,实则是对巴西司法独立性的粗暴干涉——特朗普政府要求巴西终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涉嫌政变案的调查,并以此作为取消关税的条件。 面对这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霸凌行径,卢拉选择用最质朴的方式回应:在镜头前亲自种植葡萄,既展示巴西农业的韧性,也传递“用劳动化解冲突”的和平理念。 卢拉的喊话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作为全球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之一,巴西圣弗朗西斯科河谷的葡萄种植区每年出口大量优质产品到美国市场。 美国加征关税后,每公斤葡萄的出口成本增加近30%,许多种植户面临破产风险。但卢拉没有选择对抗性的言辞,而是用“播种粮食”的隐喻呼吁国际合作。 他在视频中特意提到“我们爱所有人”,强调巴西与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友好关系,试图打破“非此即彼”的冷战思维。 更深层的背景是美巴关系的结构性矛盾。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门罗主义2.0”试图将拉美视为美国的“后院”,不仅要求地区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还通过关税大棒施压。 今年7月,美国以“纠正贸易不公”为由,对巴西实施自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高的关税税率,涉及橙汁、咖啡、矿产等大宗产品,甚至包括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飞机制造。 这种“经济勒索”本质上是对巴西战略自主的打压——卢拉政府推动的金砖国家合作、本币结算机制以及与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都被美方视为对其霸权地位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卢拉的喊话具有多重战略意图。首先,他通过强调“热爱所有国家”来维护巴西的中立形象,避免被贴上“反美”标签。巴西是拉美地区唯一的金砖国家,其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多边主义,不愿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 其次,种植葡萄的行动是对美国关税的无声抗议,展示巴西农业的自给自足能力。数据显示,巴西葡萄产量的70%用于国内消费,即便失去美国市场,仍可通过新开通的“珠海—巴西”直航航线拓展中国等新兴市场。此外,卢拉还在视频中暗示,巴西愿意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但前提是美方尊重其主权。 值得注意的是,卢拉的表态并非孤立事件。就在此前几天,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公开宣布加入金砖国家,强调“不参与任何军事联盟”。这两个拉美和东南亚最大经济体的行动,标志着“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形成一股抵制霸权、追求自主的力量。 巴西与印尼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拒绝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而是通过金砖机制等平台寻求多极化发展。卢拉在视频中特意提到“爱中国、俄罗斯”,正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这一信号。 从经济层面看,巴西的应对策略体现了务实主义。面对美国关税,卢拉政府推出“巴西主权计划”,包括为受影响企业提供300亿雷亚尔(约合55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允许推迟缴纳联邦税款、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等措施。 同时,巴西积极与中国、印度等国深化合作,今年4月开通的“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将航程缩短30天,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为农产品出口开辟了新通道。这些举措不仅缓解了短期压力,也为长期减少对美依赖奠定了基础。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卢拉的喊话是对特朗普“极限施压”策略的有力回击。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美国对巴西加征关税将导致自身GDP下降0.37%,约合800亿美元,同时使巴西GDP减少0.16%。 这种“双输”局面本可避免,但特朗普政府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反而迫使巴西加速“向东看”。今年7月,巴西与中国签署协议,将人民币结算比例从20%提升至50%,并计划在金砖国家框架内扩大本币互换规模。 在这场博弈中,巴西的立场具有标杆意义。作为拉美最大经济体,其选择将影响整个地区的走向。如果美国继续推行单边主义,可能迫使更多国家靠拢金砖机制,从而加速国际秩序的重构。 卢拉在视频中引用的巴西谚语“如果海面上升,所有的船都会升起”,正是在呼吁各国摒弃零和思维,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回顾历史,巴西的外交传统始终强调“大国平衡”。从卢拉到博索纳罗,尽管意识形态不同,但都不愿完全倒向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改变这一传统,却适得其反。 卢拉的喊话和行动表明,巴西将继续走自主发展道路,在维护主权的前提下与各国合作。这种立场不仅符合巴西的国家利益,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特朗普误判了中国,但是同样的中国很多人在误判特朗普,尤其是在美国媒体对特朗普的报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