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想不到,这台能刻0.6纳米的国产“神器”,刻一片晶圆要多久?说出来吓你一跳

唐唐视野商业说 2025-08-18 10:46:09

你绝对想不到,这台能刻0.6纳米的国产“神器”,刻一片晶圆要多久?说出来吓你一跳! 听说了吧?“羲之”光刻机,0.6纳米精度!厉害吧?这精度,杠杠的,绝对算咱技术上的大突破!可你知道吗?就在大家伙儿都为这精度欢呼的时候,有个事儿,可能谁都没跟你细算——它刻完一片12英寸的晶圆,得花上整整3375个小时!掰手指头一算,140多天,小半年啊!我的老天爷,这时间长得够你种一茬庄稼了! 你再瞅瞅人家ASML的EUV光刻机,干同样的活儿,唰唰唰,15秒搞定! 一个3375小时,一个15秒,这差了多少倍?整整13.8万倍!啥概念?这就好比,你吭哧吭哧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三国演义》,人家那边印刷机哗啦啦一转,几百本书就出来了。压根儿不是一个路子上的活儿,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咱得说句公道话,“羲之”能做到0.6纳米,是真本事!特别是在实验室里头,那作用可大了去了。比方说,研究员们想做个芯片原型试试水,或者掩膜厂要打个新设计的小样儿,“羲之”的电子束就特别灵活,图纸改了不用重新做模具,直接就能调、直接就能刻!高校里捣鼓那些高精尖的量子芯片,或者一些小众的特种芯片,还真就离不了这种能“随调随刻”的设备。这一步从“造不出”到“能造”,迈得不容易,该给它点个大拇指! 但是!重点来了! 咱得分清“实验室能造”和“工厂能大用”这两码事儿。你想想,你现在用的手机、电脑,里头那些5纳米、3纳米的芯片,那可都是要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片地往外造的!工厂的生产线,那是讲分秒必争的。要是让“羲之”去干这量产的大活儿?等它慢悠悠刻完一片晶圆,黄花菜都凉了,市场上的手机都该出下一代了!它呀,就像实验室里那精密的“玩具”,看着是真精巧,真上了大规模的量产线?连“及格线”的边儿都摸不着——不是它技术不行,是它压根儿就没干这快活儿的“体格”! 可气的是,有些自媒体就爱避重就轻,光盯着“0.6纳米”、“逼近ASML”这些亮闪闪的词儿使劲儿吹,说什么“弯道超车”。把实验室里做研究、打样儿的成果,硬生生套到大规模生产上,这不是忽悠人嘛!咱得清醒点:眼下真正的短板,压根儿不是“刻不细”,而是“刻不快、刻不多”!工厂要的是啥?是“高速”!是“高产”!没有这两样金刚钻,你再精细的精度,也撑不起咱们每天用的手机、汽车芯片那海量的需求啊! 所以啊,接下来的路,其实挺明白的:要么,给“羲之”这种电子束光刻机装上“超级加速器”,把那个蜗牛爬的速度给提上来;要么,就得另起炉灶,去找下一代更牛、更高效的光源技术。不然的话,就算你这“笔尖”细得能绣花,写不出又快又多的“字”,也终究成不了能“出书”的大作家,对吧? 技术是技术,产业是产业。拿实验室里量杯的刻度,去丈量工厂车间的大地,准得跑偏!你觉得,咱现在最该卯足劲儿补上“速度”这块短板,还是该继续深挖新光源这条可能更远的路?评论区等你高见! 信源参考 1. 科技日报 | 2025年8月16日 | 《电子束光刻机“羲之”:精度突破背后的产业考题》 2. 中国电子报 | 2025年8月18日 | 《从“能造”到“能用”:国产光刻机需跨越效率鸿沟》

0 阅读:2110

评论列表

树大招财

树大招财

14
2025-08-18 15:21

验证机。相当于手工雕刻,更精细,但很慢,没法大批量生产。但是,这为设计研发提供了绝佳的验证机会。也算是一中重器。

果子狸

果子狸

14
2025-08-18 19:11

知道的别说别争辩,敌特出来骗情报了。这种人凭什么知道中国最新研发的设备的具体状况啊。我还说台积电用的光刻机把台湾这个全国降雨最多的省都弄干旱了呢,台湾水库这些年年不够水用可是台湾自己的新闻

826N2

826N2

10
2025-08-18 15:52

吹牛叉,骗流量

铁马冰河入梦来

铁马冰河入梦来

7
2025-08-18 21:03

这种光刻机一般是用来雕刻模板的,就是DUV,EUV用的电路模板,也是必不可少的

用户17xxx63

用户17xxx63

6
2025-08-18 19:08

0.6纳米?不可能吧。世界最顶尖的水平也才2纳米,我们能干0.6纳米?!

呵呵

呵呵

6
2025-08-18 20:48

0.6纳米是精度,可以刻8纳米的芯片,研发企业发布的文章中有明确说明。

用户94xxx67

用户94xxx67

3
2025-08-18 20:46

又是个汉奸文章

磐石Q

磐石Q

3
2025-08-18 17:59

从无到有是最难的,一般人用的手机电脑7纳米够用了…[滑稽笑]

从文明到野蛮

从文明到野蛮

3
2025-08-18 18:00

0.6纳米,我确定是小编用嘴啃的

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

3
2025-08-19 05:49

这种没备往多里做十万台一个集群,同时刻

大圣齐天

大圣齐天

2
2025-08-18 20:01

你搁这跟爹们整什么活呢。就你明白?

云侠

云侠

2
2025-08-18 19:21

只能用于科研,大规模生产不行。

飘渺

飘渺

2
2025-08-18 21:00

钓鱼篇!

真理就在导弹射程之内

真理就在导弹射程之内

2
2025-08-18 22:23

不是说雕刻一片晶圆需要2-3小时么,怎么到了小半年。糊弄谁呢

用户10xxx11 回复 08-18 22:42
12英寸晶圆有很多颗芯片,而这设备是用来验证芯片设计的,只做一两个就可以。

用户10xxx70

用户10xxx70

1
2025-08-19 06:11

猜你喜欢

唐唐视野商业说

唐唐视野商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