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3年,八路军电台台长刘长生拿着密码本准备投靠日军,为了稳定军心,司令员杨成武便派宁亚川将刘长生抓回来! (参考资料:2014-07-20 红色文化网——保定英烈谱之宁亚川) 一个在枪林弹雨里活下来的战斗英雄,最后却没能走出和平年代的迷雾。 1971年,宁亚川在特殊年代的动荡中被迫害致死,这位曾在公开战线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爆破专家,又在秘密战线深入虎穴的无声尖兵,其功勋与人生,就这样一度被时代的尘埃所掩埋,直到风暴过去,历史才还他清白。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经历,塑造了这位双面英雄? 先看他公开的那一面,1912年,宁亚川出生在河北易县的穷苦人家,11岁才念上书,1938年,他投身革命,加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工兵连。 打仗勇猛的人不少,可宁亚川不仅勇猛,在工兵技术上更是个天生的好手,很快就脱颖而出,当上了工兵教员。 百团大战时,上级交给他一个硬骨头:炸掉日军的漕河铁桥,这桥修得异常坚固,但他硬是凭着技术和胆识,算准了位置,成功把大桥送上了天。 更巧的是,一列满载军火的日军列车正好开了过来,连桥带车一同翻进了河里,这一下,宁亚川立了人生第一个大功,爆破专家的名号也传开了。 他的能耐还不止于此,日军“扫荡”期间,一颗敌机扔下的航弹掉进粮仓旁的软土里,成了哑弹,别人躲都来不及,宁亚川却两眼放光,觉得这是送上门的武器。 在锄奸科长杨德才的见证下,他三下五除二,就把这颗“催命符”拆了出来,换上新引信,改造成一颗威力巨大的遥控炸弹,不久后,这枚炸弹在保定城里日军聚集的戏院炸响,日伪死伤惨重。 驻保定的日军抓不到人,一怒之下竟怀疑是投降的汉奸告了密,索性把几个汉奸头目全砍了头,宁亚川这一手,真算是一箭双雕。 然而,就在宁亚川作为爆破专家的名声越来越响时,一个更危险的身份已经悄悄落到了他的肩上。 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看中的,不只是他的技术,更是他过人的胆识和头脑,明面上,宁亚川还是工兵连的排长,暗地里,他已经成了杨成武手下一柄用于除奸的“藏锋之刃”。 第一个任务,就是端掉徐水县大王店的日军特务炮楼,硬攻损失太大,宁亚川干脆演了一出戏。 他伪装成走投无路的“投诚者”,三言两语就混进了炮楼,凭着豪爽的性格跟日伪特务称兄道弟,时机选在了除夕夜,宁亚川自掏腰包买了酒肉,把炮楼里的敌人灌得东倒西歪。 趁着众人烂醉如泥,他冷静地把一个塞满烈性炸药的点心盒子塞进炕洞,装好引信,而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身后一声巨响,这座顽固的堡垒瞬间灰飞烟灭。 这次成功,显示了他技术与演技的结合,而接下来的任务,则把他推上了特工生涯的顶峰。 1943年初夏,分区出了大事:电台区队长刘长生带着密码本叛变,跑进了易县县城,这等于把整个分区的命脉交到了敌人手里,杨成武亲自点将,任务只有一个:活捉叛徒。 宁亚川再次施展伪装术,这次的身份是“贪污公款后出逃的八路军干部”,他大摇大摆进了易县,投奔到汉奸头子赵玉昆门下。 为了快速取得信任,宁亚川敏锐地利用了汉奸内部的矛盾,没费多少工夫,就借刀杀人,替赵玉昆除掉了两个死对头,赵玉昆对他感激涕零,当场结拜为兄弟。 叛徒刘长生一看宁亚川成了赵玉昆身边的红人,也赶紧凑上来巴结,宁亚川顺水推舟,在进城的第五天,设宴款待赵玉昆和刘长生,饭后,他支开旁人,热情地拉着刘长生去洗澡、散步,一步步把他骗到城外偏僻的车站。 天色一暗,刘长生终于感觉不对劲,刚想停步,宁亚川的手枪已经顶在了他的腰上,就这样,叛徒被他毫发无损地带回了根据地,宁亚川再立大功。 抗战胜利后,宁亚川继续在部队担任指挥员,新中国成立后,这位半生戎马的英雄因伤退役,回到老家过上了平静的日子。 谁能想到,一个躲过了无数明枪暗箭、在敌人心脏游刃有余的传奇英雄,最终却倒在了和平年代一场荒唐的政治风暴里。 他前半生的惊心动魄,与后半生的寂寥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回顾宁亚川的一生,除了扼腕叹息,更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的赫赫战功,在时代的狂热面前,分量究竟有多重?
林彪叛逃后,纪登奎为郑维山说情,毛主席:你头上的白头发少两根“主席,我觉得郑维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