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赴年轻女子家做客,喝茶后觉苦涩,他警觉到这茶不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16 19:15:35

[太阳]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赴年轻女子家做客,喝茶后觉苦涩,他警觉到这茶不对劲!女子马上回应到:“再换一杯吧!” (参考资料:2021-12-03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的红色记忆,一腔热血洒沃土的抗联英雄李兆麟) 1946年3月9日下午,哈尔滨水道街9号,一栋不起眼的建筑里,一场关乎“国大代表”名额的政治商谈即将举行,赴约的是抗日名将李兆麟。 临行前,他在办公室的日历上写下一行字:“下午三时应邀去水道街9号商定国大代表”,还特意嘱咐秘书,如果警卫员回来,就告诉他自己的去向,最多一小时就回,这番看似平常的安排,谁知竟成了他留给世界的最后笔迹。 这位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血战了十四年的将军,为何会如此大意,单枪匹马走进一个陌生的会场? 这事要从抗战胜利后的哈尔滨说起,1945年,这座东北的交通枢纽和物资中心,成了决定整个东北乃至全国走向的战略要地,李兆麟当时的身份是滨江省副省长兼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正处在风暴的中心。 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团结各界,旗帜鲜明地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算盘,他的每一次演讲和号召,都像一把尖刀,精准地刺向对手的要害。 也正因如此,他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眼中最难缠的敌人,这个能把民众团结起来的核心人物,这面始终不倒的旗帜,让对手如鲠在喉,又恨又怕。 为此,他们设计了整整六套暗杀方案,可结果都失败了,最终,一个以“政治协商”为诱饵的毒计,被悄悄摆上了台面。 说起来,这位让国民党寝食难安的人物,他的威望与胆魄,是在十四年的烽火里实打实淬炼出来的。 他原名李超兰,1910年生于辽宁辽阳,193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东北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他一步步成长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核心领导,先后担任第六军、第三军的政治部主任,最后成为第三路军总指挥。 可以说,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十四年,是他人生最光辉的岁月,也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英雄,却没料到,抗战胜利后的哈尔滨,等待他的会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更加阴险的战斗。 1946年3月9日这一天,一系列“巧合”接连发生,一步步将他推向了那个最后的地点,下午1点,他照常乘车去参加市委会议,3点半,因为另有安排,他向市委书记钟子云请假,坐车返回中苏友好协会。 谁知半路上,汽车偏偏在地段街抛锚了,司机和警卫员李桂林只好留下来修车,这是将军与贴身护卫的第一次分离。 他独自下车步行,又恰好遇上了《哈尔滨日报社》社长唐景阳的马车,便搭车返回,这个巧合让他更快回到了办公室,但也让他彻底落了单。 眼看与国民党哈尔滨市政府秘书孙格龄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警卫员却迟迟未归,心系“党派协商”大局的李兆麟,在短暂权衡后,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单独赴约。 当李兆麟孤身一人走进百米开外的水道街9号时,他便踏入了死亡陷阱,屋里,孙格龄热情地把他迎了进去,端上一杯茶。 将军刚喝一口,长年养成的警觉让他立刻察觉茶水味道不对,他不动声色,而孙格龄见状,则心虚地走向门口,用事先约好的暗号朝厨房喊道:“再换一杯吧!” 话音未落,几个埋伏已久的杀手便从厨房蹿出,面对突袭,李兆麟毫无惧色,赤手空拳与敌人搏斗。 可是,致命的氰化钾已在他体内迅速发作,加上寡不敌众,这位驰骋疆场的将军最终力竭倒下,凶手们并未停手,又朝着他的头部和胸部连刺七刀。 这位年仅36岁的抗日民族英雄,没有牺牲在侵略者的炮火下,却惨死于同胞的阴谋之中。 李兆麟的倒下,以一种最惨烈的方式,撕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平民主”的虚假面具,他的鲜血,让许多尚在观望的民众彻底清醒,他用生命最后的巨响,完成了对敌人最深刻的揭露。 他们以为除掉了一面旗帜,谁知这面旗帜却因染上鲜血而更加鲜红,李兆麟的牺牲,不是他斗争的结束,反而是其一生奋斗的延续与高潮,最终化作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0 阅读: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