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服了,全世界不得不服,美国财长贝特森近日以一句直白断语惊动东京:“中国是美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最大的竞争对手。“当前所未遇的对手”这一冰冷定义清晰出口,现场日本记者霎时色变——白宫如此评价,已然震碎了西方对华定位的旧日镜像。 贝特森的这番话,远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表态,回顾过去几年,美国不断出台一系列战略,试图通过经济和军事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 事实证明,华盛顿的这些手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促使其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形势的变化。 关税战一直是美国的一大策略,美国发起的关税战,让双方陷入了一场相互对抗的拉锯战,美国举起关税大棒,而中国也迅速采取报复措施,互相加征高额关税,双方的经济都因此受到巨大冲击。 最终双方在一定程度上休兵,降低了税率,但美国企业界的痛苦已经显现,例如,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困境,美光科技在中国的审查问题,都直接导致了它们的市值损失和经营困难。 更为典型的还有芯片战,原本被美国视为制衡中国的“王牌”,美国通过限制对中国的芯片出口,试图切断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进步。 结果却相反,为维护中国市场,美国芯片公司,被迫接受了“爱国税”制度:每销售一块特供版芯片,必须上缴部分利润,看似精心设计的封锁措施,却依旧挡不住美企保市场的策略。 美国的这些手段,不仅没有成功限制中国,反而让美国自己陷入了困境,美国过去的冷战剧本在面对中国时失去了效力,因为中国并不是一个类似苏联的对手。 苏联虽然在军事上强大,但它的经济依赖于石油出口,技术上存在明显短板,一旦油价被压低,其经济便迅速崩溃。 相比之下,中国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强调体系化和质量的同步提升,已经不仅仅在军事上有所突破,更在经济、科技和产业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的东风导弹的多弹头能力、航母技术的提升,都显示出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突破,而在经济领域,中国几乎控制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从日常消费品到尖端的高科技产品,无不涵盖其中。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预计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100万辆,成为全球领先的生产国。 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远超单纯的经济或军事对抗,变成了全面的经济与科技角逐,这场竞争不仅仅体现在高科技产业、芯片、甚至军事领域,而是两国在经济、技术、产业链上的深度交织和相互依赖。 事实上,两国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任何一方想要完全“脱钩”,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风险,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领域的主导地位,是其在国际供应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稀土是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军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美国对这些稀土的需求非常依赖,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中国的资金储备,使得在经济上拥有不小的影响力,任何针对这一资源的利用或行动,都可能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关税战不能再继续下去啦,再继续下去全球都得给美国陪葬啦!现在全球的局势就是美国
【7评论】【16点赞】
用户10xxx42
如果美国与中国合作,那么中国不可能成为美国的对手,如果美国把中国当对手,那么中国将成为美国无法占胜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