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太原兵工厂的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16个工友投奔八路军,谁

万物知识局 2025-08-16 09:51:48

1937年,太原兵工厂的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16个工友投奔八路军,谁料这一去,就让他成为了青史留名的大功臣!

1938年,日军轰炸机在延安的上空盘旋,炸弹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扔,地面上,军民们只能躲在窑洞和山沟里,眼睁睁看着土地被炸出一个个黑洞。   突然,一架日机冒着滚滚黑烟,一头栽了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慢慢的,一个从山西农村走出来的兵工奇才,刘贵福走了出来。   刘贵福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上了三年学就开始出来摸爬滚打混饭吃。   16岁时,在京城卫戍部队当勤务兵,别人闲着聊天,他却成天泡在修械所旁边,看老师傅拆枪装枪,看得入了迷。   随后,老师傅破例,将17岁的他收为徒弟,别人要三年才能出师的活儿,他凭着一股钻劲,不到一年就全学会了。   当时他部队搞射击比赛,他自己改造的国产机枪,对上了昂贵的进口捷克机枪,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笑话,结果却让众人傻了眼。   他那把“土枪”射速更快,还不卡壳,把金贵的“洋枪”给比得颜面无光,他也因此一战成名,当上了装配领工。   1937年,日寇入侵,太原兵工厂被炸成一片废墟。   逃亡路上,刘贵福和几个工友,撞上了八路军的队伍,他看这支军队跟老百姓像一家人,这是他在各路军阀里从没见过的景象。   当八路军干部赵国强说起延安急缺造枪的人才时,刘贵福的心一下子就热了。   当晚,他召集了16个工友,立下誓言:“跟八路军走,造枪打小日本去!”   前路是日伪军一道道的封锁线,他们就把珍贵的工具拆成零件,藏在柴火里,白天躲山洞,晚上摸黑赶路。   途中,刘贵福从泥地里抠出半截废弃的铁轨,非要用破布包好背在身上,工友们都嫌他多事,他却当个宝似的,谁都不知道,这块“累赘”日后会创造奇迹。   一个多月后,他们终于到了临汾,彭雪枫同志紧紧握着他们的手说:“你们来得太及时了,延安的窑洞盼着你们呢!”   到了延安,朱德总司令亲自来看望,还特批给手艺最好的刘贵福每月28块大洋的津贴,要知道,当时普通战士一个月才1块5,这几乎是天价的优待。   刘贵福却转身就把钱全买了工具,他说:“给我最好的待遇,就是让我造最好的枪”。   但现实永远是最残酷的,所谓的兵工厂,就是几间土窑洞,工具东拼西凑,连磨床都是拿老百姓的石磨盘改的。   正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刘贵福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更用心的创造。   面对日军轰炸,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头顶上的威胁。   于是,他便开始带着工友们在窑洞里日夜琢磨,那根从路上背来的废铁轨,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成了造枪管的绝佳钢材。   仅仅一个多月后,延安第一挺高射机枪就架了起来,成功击落日机,文章开头那一幕,就这么来的,老百姓都管它叫“救命枪”。   打下飞机只是解了燃眉之急,地面上的麻烦更大,当时八路军的枪械五花八门,零件不通用,战场上坏了就是一堆废铁。   刘贵福反复拆解研究,设计出一款全新的步枪:枪身比日军的三八大盖短,更适合在山地里打游击;最绝的是,他在枪身下方设计了一体化的折叠式三棱刺刀,按个钮就能弹出来,拼刺刀的速度比日军快了一倍不止。   1940年建军节,彭德怀总司令亲自试了这把枪,耍了一套刺杀动作后越用越高兴,当场拍板:“这枪好!就叫八一式”。   紧接着,毛主席指示,必须建立自己的造枪系统,刘贵福也不再只是个工匠,而是变成了生产的组织者。   在条件极为艰苦的黄崖洞兵工厂,他带头统一图纸、规范工艺,没煤就烧炭,没电就靠人摇大轮带动机器,钢材奇缺,工人们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扒敌占区的铁路。   刘贵福总能用最“土”的办法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比如他用一片弯曲的铁片发明了“枪弹自动规正器”,成本几毛钱,却能让子弹入膛的准确率提高三成。   在关家垴战斗中,日军头一次领教了“八一式”步枪的厉害,被它迅猛的拼刺速度打得措手不及。   在黄崖洞的五年里,近九千支步枪从这里走向了前线。   新中国成立后,刘贵福成了军工专家。   1966年,他病重住院,弥留之际,还让儿子把五七式步枪的图纸带到病房,指着上面说:“这里的膛线角度得改改,不然战士用着费劲”。   你说,要是刘贵福能看到现在的航母下水、神舟飞天,他会说些啥呢?也许他不会讲什么大道理,没准就是摸着崭新的设备,咧嘴一笑,然后蹲下身,跟年轻的工程师念叨一句:“来,让我瞅瞅这玩意儿的膛线……”

【信源】德州记忆|军工英雄刘贵福——德州新闻网

0 阅读:67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