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强国合力都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竟然被我国一名八旬老人轻松搞定。国家为此奖

原上花绽放 2025-08-15 22:07:17

世界五大强国合力都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竟然被我国一名八旬老人轻松搞定。国家为此奖励他500万元,可他依然开着破车,生活节俭。年轻人质疑他不懂退休,不懂得享受生活。可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年轻人羞愧难当。 这位老爷子,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王泽山院士。 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战火纷飞的东北。从小目睹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惨状,让他心里就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做亡国奴!” 1954年高考,19岁的他做了一个让所有同学都惊掉下巴的决定。在那个大家挤破头都想去空军、海军等热门专业的年代,他偏偏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而且选的是最冷门、最危险的火炸药专业。 他当时就说了一句:“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焰四射。” 这句话,他用了一辈子去践行。 毕业后,他被分到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炮兵工程学院,一头扎进实验室,就是六十多年。那个年代,科研条件艰苦得你无法想象。做实验,经常是“风沙拌饭”,冬天在内蒙古的试验场,零下几十度,手脚冻得没知觉是常事。为了方便去各地的试验场,他快70岁了,还去考了个驾照,就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 他这辈子干的事,听起来都挺“神”。比如把废旧过期的炸药变废为宝。以前处理这些东西,只能挖个大坑埋了,既危险又污染环境。王泽山带着团队硬是搞出一种技术,能把有用的成分提炼出来,重新做成炸药或者化肥。光这一项,每年就给国家省下上百亿的费用。 就是这么一个“犟人”,在所有人都觉得火炮技术已经到头的时候,他偏不信邪。 面对“模块装药”这个世界难题,美俄走的是一条路,就是用不同规格的药块去组合。王泽山觉得这条路是死胡同。他换了个思路,凭啥不能用完全相同的药块,像搭积木一样,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控制能量呢? 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他没有放弃,从最基础的燃烧理论开始算起,带着学生们一头扎进故纸堆和实验室。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上千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那个最优的“密码”。 他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可以自动补偿能量的含能材料,再结合他独创的弹道理论,奇迹发生了。 在不增加炮管长度和膛压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全新的装药模块,就让咱们国家火炮的射程提升了20%以上,而且精度和稳定性大幅提高。 更关键的是,这种技术能适应从零下40多度到零上50多度的极端环境。 这项技术一出来,直接让世界军事圈炸了锅。这意味着,中国的火炮技术,已经从过去的追赶者,一跃成为了领跑者。解放军的远程火箭炮能覆盖台海,背后就有这项技术的巨大功劳。在高原和高寒地区,咱们的火炮部队拥有了全天候的作战能力,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2016年,凭借这项颠覆性的发明,王泽山院士第三次站上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最高领奖台,并被授予500万元重奖。 拿了大奖,成了家喻户晓的“火药王”,可王泽山的生活,一点没变。他依旧住在学校的老房子里,开着那辆开了十几年的旧车。很多人不理解,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觉得老爷子太“苦”了。 有一次,一个来采访的年轻记者,半开玩笑地问他:“王院士,您拿了这么多奖金,怎么不换辆好车,或者去国外转转,享受一下生活呢?” 这个问题,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王泽山院士听完,笑了笑,扶了扶眼镜,说出了一番让在场所有年轻人都沉默的话。 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追求,不是钱,也不是享受。我最大的享受,就是在实验室里,看到数据对上的那一瞬间;是在试验场上,看到我们自己的东西成功的那一刻。你们年轻人追求的那些,我不羡慕。我只希望,我做的这些工作,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安全,让我们的人民腰杆挺得更直。只要国家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这笔钱,捐给学校,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安心搞科研,比我自己花了有意义得多。” 这番话,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 2021年,他将毕生获得的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105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南京理工大学。他说,这钱是国家的,就应该再用回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到了今天,王泽山院士培养的博士、硕士已经桃李满天下,其中很多人也成了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他开创的技术,正全面装备在我们的新一代主战装备上,为共和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0 阅读:482

评论列表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2
2025-08-16 18:51

国士[作揖][作揖][作揖]

绿洲22

绿洲22

1
2025-08-16 09:30

找准突破口一举成名,王泽山真是个人才!

原上花绽放

原上花绽放

原上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