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张咏担任崇阳县令时,一小吏偷了府库一钱。张咏下令杖责小吏,小吏很气愤:“

杰彦评娱乐 2025-08-15 17:16:54

北宋名臣张咏担任崇阳县令时,一小吏偷了府库一钱。张咏下令杖责小吏,小吏很气愤:“就算你能杖打我,也不能杀了我!”张咏:拿刀来! 张咏出生在946年,山东濮州鄄城一个普通人家,早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直到十九岁才进乡学念书。他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年轻时爱练击剑,行走江湖,仗义疏财,遇到不平事就出手。太平兴国五年,他考中进士,那年三十五岁,起步不算早。刚入仕途,就被派到鄂州崇阳县做县令,这地方偏僻,官场风气乱,偷盗案子层出不穷。张咏上任没多久,就开始整顿吏治,他性子刚烈,办事雷厉风行,不讲情面。转眼淳化二年,他升金州通判,管地方政务,边境巡查,一点不马虎。三年后,又去益州知州,那时候蜀地闹王小波起事,他领兵平叛,抓捕首领,稳住了局面。说实话,他这人执法严,属下稍有差池,就罚得狠,但也因此让地方安稳下来。 他最大的贡献,还得说在蜀地的那些年。铁钱笨重,商贸不便,他想出办法,创设交子,这可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一张交子值一千文铁钱,商户拿着券子就能兑换,省了背大堆钱的麻烦。这事儿推动了经济流通,后世纸币的雏形就从这儿来。张咏不光会打仗管钱,还爱写诗文,著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下来不少。他官场一路升,咸平四年回京做右谏议大夫,敢直言进谏,不怕得罪权贵。景德二年知杭州,建学舍,推教育。大中祥符四年知永兴军,管军务,训兵修水利。八年知陈州,设义仓,赈灾民,帮老百姓渡难关。他一生清廉,性情古怪,自号乖崖,皇帝的面子有时都不给,但办事总有成效。 那桩一钱杀吏的事,就发生在崇阳县令任上。小吏从库房偷出一钱,被张咏查出,下令杖责。小吏不服,顶撞几句,张咏直接拔刀杀了。他没藏着掖着,马上自劾上报御史台,承认擅杀属吏。朝廷审了,宋太宗觉得他严明法纪,没追究,还赞他维护纲纪。这事儿在史书上有记,《宋史》里提过,体现了张咏的执法风格:小贪不治,大祸必生。他用“一日一钱,千日千钱”来比喻,意思是小毛病不纠,长久必成大患。但这也暴露他性格的极端,杀伐决断过头,库吏毕竟只偷一钱,就丢了命,后人议论不少,说他破坏人命轻重平衡。 事后,张咏继续升迁,没受影响。他在蜀地治理期间,除了平叛,还改革税赋,兴农桑,水利工程修了不少,百姓日子好过些。创交子的事,更是他的高光点,虽然最早是民间私交子,他规范了运作,三年一换,防伪防滥发。这套办法,后来南宋会子也借鉴了。张咏的严明执法,在其他地方也有体现,比如他杀威胁主人的仆人,杀打父亲的孩子,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法,等级秩序。他不美化这些行为,就事论事,史料里说他“刚方自任,为治严猛”,确实严厉到让人畏惧,但也因此震慑了贪吏。 天禧四年,张咏在陈州任上病重,召子孙交代后事,强调清廉。他九月去世,朝廷追赠中书令,谥文穆,葬家乡。他的文集被后人整理,影响了宋代官员。张咏一生,从县令到尚书,跨太宗真宗两朝,贡献不小,但性格刚烈,也留争议。纸币的发明,推动了宋经济,蜀地从乱到治,他的功劳在那摆着。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杰彦评娱乐

杰彦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