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听闻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为何毛主席只说了一句话,却没有参加追悼会? 1

断代史鉴 2025-08-15 00:01:13

1976年,听闻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为何毛主席只说了一句话,却没有参加追悼会? 1月8号那天早上,好多人正揣着热乎馒头上班,收音机里突然响起哀乐,播音员的声音带着哭腔,说周总理总理走了。 那一瞬间,工厂车间里的机器“哐当”一声全停了,平时爱说爱笑的大老爷们,手里的扳手掉在地上都没察觉,一个个就那么站着,眼泪顺着胡茬子往下掉。 学校里更不用说,同学趴在课桌上,肩膀一抽一抽的,连最调皮的男生都没吭声,窗外的麻雀都好像懂事儿,安安静静落在树枝上。 没人知道,中南海的病房里,毛主席正躺在病床上,他那时已经不大能说话了,只有跟了他多年的张玉凤能猜明白意思。 前半夜他就没睡着,让张玉凤一遍遍地念周总理的病情报告,纸都被他攥得发皱。 天亮时,中央办公厅的人进来,俯在他耳边说“总理走了”,他就那么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好半天,才慢慢点了点头,眼角的皱纹里,不知啥时候浸满了泪。 要说这俩人的交情,得从1924年算起,那时毛主席在广州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周总理刚从欧洲回来,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 有回俩人在码头碰见,周总理穿着军装,腰杆笔挺,握着毛主席的手说“润之兄,你讲的农民问题,说到根子上了”。 后来长征过草地,周总理得了严重的伤寒,高烧不退,连马都骑不了,毛主席让人把自己的担架让出来,还把仅有的一点青稞面调成糊糊,一勺勺喂给周总理。 那时候红军缺医少药,周总理夜里发晕,毛主席就坐在他身边,守着油灯看地图,时不时摸他的额头,直到天快亮才打个盹。 建国后,毛主席总爱在书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国家大事,有时候突然停下来,对身边人说“这事得找恩来”。 周总理查出癌症后,毛主席的桌上多了个红皮本子,专门记着周总理的病情,有时候夜里睡不着,他就翻开本子,手指在“癌细胞扩散”几个字上反复摩挲,喘得厉害。 1975年秋天,周总理从医院出来见外宾,回来后累得直咳嗽,毛主席听说了,让张玉凤把自己常吃的安眠药送去半瓶,说“让恩来好好睡会儿”。 1月9号,讣告播出去的时候,毛主席正靠着枕头,听工作人员念治丧委员会名单,听到自己的名字在最前面,他喉咙里“嗯”了一声,眼泪又下来了。 11号那天,周总理的遗体要往八宝山送,天还没亮,长安街两边就站满了人。 有骑着三轮车来的大爷,有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还有好多工人,刚下班就穿着工装跑来了,脸上还带着机油印。 灵车过来的时候,不知谁先喊了声“总理别走”,接着一条街的人都跟着喊,哭声混着北风,听得人心里发紧。 中南海里,毛主席让工作人员打开窗户,他就那么侧躺着,听着外面的动静,手紧紧抓着床单,指节都白了。 张玉凤说,那天他没吃午饭,就喝了两口米汤,下午看文件的时候,手抖得厉害,工作人员得用手托着他的胳膊,他才勉强能翻页。 14号追悼会那天,邓小平致悼词,念到“周总理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时,收音机里传来他哽咽的声音。 毛主席躺在床上,听着听着突然哭出了声,当年打仗丢了根据地没哭,长征过雪山没哭,这会儿却像个孩子似的,眼泪把枕头都浸湿了。 那时他的身体是真不行了,他也想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刚挪半步就晃了晃,幸亏身边人扶住了,他喘着气说“不行了,走不动了”。 可谁能想到,这一年难过的事儿还没完,7月6号,朱老总也走了,没过几天,唐山又地震了,收音机里报伤亡数字的时候,好多人家里的灯都没开,就那么坐着,屋子里只有叹气声。 9月9号那天,天阴沉沉的,突然喇叭响了,哀乐低低地飘过来,广播里说“毛主席逝世了”。 那一刻,整个世界静得能听见树叶落地的声音,接着就响起一片哭声。 街上的汽车都停了,司机下来站着,好多人自发地在门口挂起黑布,连卖冰棍的大爷都收了摊,说“今天不卖了,心里不好受”。 那年冬天,胡同里的老人们总爱凑在墙根下晒太阳,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三位老人。 有人说“周总理最后还惦记着地铁工程”,有人说“朱老总临终前还问部队的伙食”,还有人说“毛主席到最后还在看文件”。 他们说的时候,眼里都闪着光,好像那三位老人还在似的。 1976年的眼泪,不光是难过,更多的是舍不得,舍不得那些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熬白了头、累坏了身子的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胡同里的老槐树又长高了,当年的孩子也成了老人,但只要说起1976年,说起那三位老人,好多人还是会红眼眶。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