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因遭到不公正对待,中国遗传学奠基人李景均毅然离开内陆前往香港,无处可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8-14 21:37:17

1950年,因遭到不公正对待,中国遗传学奠基人李景均毅然离开内陆前往香港,无处可去的李景均,竟然得到了诺奖得主穆勒亲自向美国国务院求情,希望将李景均接到美国!

李景均1912年出生在天津大沽口一个海边村子,家里做桐油生意,条件还算宽裕。他小时候上教会学校,接受西方教育,1932年考进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主攻农业和遗传学。1936年毕业拿到农学学士,那时候他就对植物育种感兴趣。毕业后,他在北平燕京大学试验农场干了一年,积累点实践经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八月份从塘沽坐船转道上海去美国,进了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植物育种和遗传。那里他读到杜布赞斯基的书《遗传学与物种起源》,接触群体遗传学,还研究塞沃尔·赖特的理论。1940年他拿下博士学位,专攻遗传和生物统计。 博士毕业,李景均没留在美国享清福,而是1940到194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做博士后,钻研遗传学和生物计量学。1941年9月,他娶了克拉拉·莱姆,本打算坐船去上海度蜜月,谁知船因日本入侵大陆停在香港。夫妇俩没钱没路,靠中国地下组织、朋友和亲戚帮忙,步行38天进到自由中国区。克拉拉那时怀孕,途中还生了儿子杰夫。1942年春,他们到桂林哥哥家,可儿子杰夫在路上染痢疾死了。1943年夏,李景均去重庆看父亲,又转成都任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战争结束,1945年克拉拉飞上海见婆婆,学校迁回南京,李景均也回去教书。 1946年,李景均调到北京大学,任农学院院长和教授,那年他才34岁。在北大,他写成《群体遗传学导论》,1948年由北大出版社出书,整合费歇尔、赖特和霍尔丹的理论,英文版也发行。1949年,他转到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遗传学,强调孟德尔和摩尔根观点。那时候中国遗传学发展快,李景均推动群体遗传研究,还培养学生像徐天枢。书里他解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对农业育种有实际指导。但1950年,情况变了,他坚持的观点遭质疑,课程停掉,研究卡壳。 在北京农业大学,李景均的课被迫中断,研究项目停滞。他决定带妻子南下,借口探望上海病重的母亲。收拾行李,他们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再南下过边境到香港。到香港时,钱只剩五块,没住处没文件,签证难办。他联系老熟人,大多不愿帮手,因时局乱。他靠便宜食物过日子,坚持几个月写信给国外同行,介绍自己学术情况。美国遗传学家穆勒读到他的书英文版,觉得内容扎实,决定帮忙。穆勒在印第安纳大学,写信给国务院,列李景均贡献,说他对美国科学有价值。尽管美国移民审查严,穆勒找前卫生局长帕兰游说。 帕兰联系国务院官员,几周后签证批了。穆勒还发电报跟进,联系香港美国领事馆加速。李景均递交护照和材料,补充照片表格。过程曲折,从北京出发到香港等,历时数月。他在香港临时住处记录事件,保持学术阅读。穆勒信中强调李景均专长,帕兰转达,国务院审核同意。领事馆核对后,签证下来。李景均买衣物收拾行李,1951年5月乘船离香港到美国。这事靠国际科学圈互助,穆勒打破移民壁垒。李景均书1948年出,穆勒读后抄笔记行动。他的离开源于科学坚持,涉及旅行和文件障碍。 到美国,李景均进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任生物统计学教授。他推动癌症化疗临床试验,设计随机表格,分发给医院,促进大规模实验。1950年代,他影响医疗实践,编写程序指导操作。1960年升人类遗传学教授,任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那年出书《人类遗传学》,修改章节影响后续研究。1969到1975年,他主持生物统计系,指导学生实验。其中詹姆斯·尼尔、牛顿·莫顿和阿诺·莫图尔斯基成美国科学院院士,扩展血型和疾病分析。李景均带出这些人才,推动领域前进。 李景均退休后也没闲着,1982年正式退,但继续办公室工作,出二十五篇论文,包括1987年关于突现遗传模型。他每天上班翻资料撰稿,直到几个月前停止。2003年10月20日逝世,享年90岁。他的离开导致中国遗传学研究停滞四十年,到重启人类基因组计划,国外领先十五年。李景均在美国出版十本书,在群体遗传和生物统计做出成果。1970年获匹兹堡统计学家奖,1998年得美国人类遗传学会杰出教育奖。还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0 阅读:1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