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企业转向本地试剂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和交货时间】(路透社)——中国制药研发

理性闲谈天下事 2025-08-14 16:34:52

【中国制药企业转向本地试剂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和交货时间】

(路透社)——中国制药研发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从本地制造商采购关键的试剂供应,行业高管和经理们表示,他们正在寻求削减成本和交货时间。

包括总部位于美国的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和德国的默克(Merck)在内的西方试剂供应商,一直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制药市场中获利,其产品用于实验室测试中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但随着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进口关税上升,以及对成本或供应的长期担忧,中国企业正在寻求从本地竞争对手那里采购产品,比如上海泰坦科技和南京诺唯赞生物技术。

接受路透社采访的五位人士均在中国从事试剂采购或供应的企业工作,他们的评论是行业预计将转向更多中国采购的早期迹象。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的数据,中国的试剂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2024年的进口额为57.6亿美元,略低于2023年的58.3亿美元。

“实际上(试剂)本地化更有优势,因为对及时性的要求很高,”制药研发公司ChemPartner PharmaTech(股票代码:300149.SZ)的联合总裁马兴泉说。他指出,该公司在其临床前工作中使用的大多数试剂都是由包括泰坦和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票代码:688179.SS)在内的中国企业生产的。

马兴泉补充说,随着更多新产品上市,ChemPartner对国产试剂的使用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关税调整

自4月以来,中国企业对国产试剂的使用需求加速增长。当时,中国将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125%。尽管随着北京和华盛顿继续进行贸易谈判,关税已有所降低,但这一趋势仍在持续。泰坦的产品经理杨东表示,一些中国制药商担心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诺唯赞高级副总裁徐晓宇表示,自4月以来,诺唯赞超过90%的客户已讨论用其产品替换进口试剂。

徐晓宇说:“4月之前,客户只是说从长期来看,他们希望用国产试剂来替代(进口试剂),会更好。但这些关税对客户来说就像是短期内的冲击。他们明显感受到了这种直接的影响……他们替换(进口试剂)的动力会更强。”

据券商预测,泰坦和诺唯赞今年的销售增长都将表现强劲。中金公司预计,泰坦的年收入将增长22%,达到35.2亿元人民币(约合4.9039亿美元),而据东吴证券预测,诺唯赞的收入将增长15%,达到15.9亿元人民币。

东吴证券在一份最新报告中表示:“进口生物试剂酶的替代空间仍然很大,客户对国产替代品的兴趣浓厚。”自今年年初以来,泰坦和诺唯赞的股价分别上涨了约54%和18%。与此同时,默克和赛默飞的股价在同一时期分别下跌了约21%和8%。

中国市场挑战

晨星分析师马克斯·乔斯马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的试剂市场将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长将受到政府对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的支持、研发活动的增加以及体外诊断检测增长的推动。

默克和瑞士诊断集团罗氏控股(Roche Holding)正在将其部分试剂生产设施向中国客户靠近。2023年,默克宣布计划投资7000万欧元(约合8135万美元)在南通建设一个试剂设施,预计将于明年开始运营。

默克拒绝就中国客户的订单模式的短期变化发表评论。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南通投资试剂生产反映了我们对中国以及更广泛的亚太地区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承诺。”

罗氏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计划从2028年起在苏州扩大生产、实验室和物流设施,其在苏州生产用于诊断系统的试剂。此次扩张将帮助其满足中国和亚太部分地区对诊断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

赛默飞拒绝就其在中国的试剂销售和与本地制造商竞争的策略发表评论,理由是公司政策不按产品线或国家提供业务细节。

行业专家表示,由于产品在监管审批过程中或之后难以更换,因为需要保持材料的一致性,因此从西方公司购买试剂的中国制药商在寻找本地替代品时将面临一些挑战。

“更换试剂将对药物开发造成重大干扰和延误,”杜克昆山大学专门从事RNA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黄林峰说。

供应商富晨(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绍军表示,另一个障碍是制造商对技术或流程的获取,其中一些可能仍受专利保护或未公开。

“(试剂)生产设备也不一定能买到,”他补充道。

0 阅读:3
理性闲谈天下事

理性闲谈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