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个妇人在一家医院去世,无人替她收尸。过了几天,她的一个朋友看着遗体说:你居然是这个下场! 她叫王右家,湖北人,出生在1908年,家境优渥,从小接受西式教育,是那个年代少见的独立新女性。留美归来后,她站在北平社交场的中心,谈吐优雅,气质出众,连照片都压不住她身上的光。 那时她遇见了罗隆基,一个比她大十二岁的男人,民盟创始人,口才了得,风度翩翩。他向她示爱,说自己婚姻不幸,只要她愿意等,一定会离婚娶她。王右家信了,不顾家人反对,甚至和家里闹翻,也要跟他在一起。 1931年,罗隆基终于和原配离婚,两人正式结婚。王右家以为苦尽甘来,终于可以安心过日子。她跟着他辗转天津、重庆,夫唱妇随,一度是圈内人羡慕的伴侣。 可罗隆基根本不是专情的人。他身边从不缺女人,情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王右家一开始还能装作不知,直到她发现,那个和她无话不谈的闺蜜杨云慧,竟成了丈夫的新欢。 更讽刺的是,她是在自家厨房做饭时,听见客厅传来动静,推门看见两人相拥。那一刻,她没哭也没闹,只觉得心被掏空了。她曾以为自己是特别的,结果也不过是罗隆基众多“欢喜冤家”中的一个。 1943年,她彻底死心,留下一句话就走了:“合则留,不合则去。”她走得干脆,再没回头。罗隆基追到成都,她逃去昆明;他再追,她干脆远走印度,最后去了英国。这一别,就是永诀。 离婚后,她需要一个落脚点,也想重新开始。她遇到了唐季珊,茶叶商人,有钱,有名,也风流成性。他之前娶过四房,还和阮玲玉有过一段轰动的感情,最后以悲剧收场。 可王右家还是嫁给了他,成了第五房太太。她说:“我不能再在骡子(她对罗隆基的昵称)的圈子里找人,比他差的我瞧不上,比他强的又有家室。唐季珊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我嫁他,反倒安心。” 她或许以为这次能安稳下来。可唐季珊本性难改,没多久又和酒吧女纠缠不清。王右家高傲了一辈子,受不得这种屈辱,又一次选择离开。 她去了香港,想靠自己闯出点名堂。她有点积蓄,也有些见识,可商场不讲情面。她投资失败,血本无归,身体也一天天垮了下去。 1967年,她因头痛入院,很快就陷入昏迷。没人知道她病了,也没人来探望。几天后,她在贫病交加中去世,遗体在医院停了好几天,才被一位旧友认领。 这位曾被曹禺视为《日出》中陈白露原型的女人,年轻时连情敌都称赞她“一举一动如音乐般美”。可晚年却孤零零躺在停尸房,连一张体面的告别都没有。 有人说她是咎由自取,放着好好的出身不靠,偏要为爱情赌上一切。可那个年代的女性,能自由选择的路本就不多。她追求爱情,错了吗?错的或许不是她,而是那个把女人价值绑在男人身上的时代。 她不是交际花,也不是堕落者。她只是太相信爱情能战胜一切,太相信一个男人的承诺能当真。可现实是,罗隆基把她当过客,唐季珊把她当装饰,最后连她自己,也找不到归处。 她曾是名动京沪的才女,是文人笔下的灵感,是社交场的焦点。可当美貌褪去,激情消散,她剩下的,只有被背叛的伤痕和无处安放的余生。 那个朋友站在她遗体前,说的那句“你居然是这个下场”,听起来像叹息,也像质问。可谁又能想到,一个曾经光芒万丈的人,会以这样的方式谢幕。 王右家的一生,像一场华丽的烟火,瞬间照亮夜空,然后迅速坠入黑暗。她追求自由,却困于情感;她渴望尊严,却屡遭践踏。到最后,连死亡都显得那么无声无息。 这世界从不缺美人,也不缺才女。可真正能善终的,往往是那些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王右家输的,不是爱情,是她把整个人生,都押在了两个男人的良心上。
1967年,一个妇人在一家医院去世,无人替她收尸。过了几天,她的一个朋友看着遗体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8-13 15:16:35
0
阅读:89